第十三章 不願負此生_大宋梟途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宋梟途 > 第十三章 不願負此生
背景色:字体:[]

第十三章 不願負此生(1 / 2)

大宋梟途!

宋代的科舉考試,分為解試(鄉試)、省試(會試)以及最終的殿試。

如果讓蔡仍自己去考,蔡仍指定連最初等的解試都考不過去,哪怕他因為要翻譯一些重要的史料而精研過古文。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蔡仍根本就沒經曆過這方麵的專業訓練。

幸好!

原來的蔡仍幫蔡仍將所有的考試都考完了,給蔡仍留下了一個現成的成績。

甲科第四名。

在電視上,經常能見到“進士甲科”、“進士乙科”之類的詞語。

這裡進士甲科和進士乙科其實是有區彆的,而且區彆不小。

唐朝的科舉,最初並沒有甲、乙科的區彆,從唐高祖李淵到唐明皇前期,所有進士都稱為“乙科”。

唐明皇為彰顯文德,下了道詔旨說“近世沒有甲科,從朕開始,就要打開甲科大門,讓最優秀的人才成為天下人的表率。”

於是,終唐一代,“甲科”便成為進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稱。

到了宋代,科舉製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北宋前期的進士考試,甲科、乙科還都是指進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優於乙科的。

到了北宋後期,則明確了,甲科為一檔,乙科為二檔,到現在甚至出現了第三檔(即同進士出身)。

而到了南宋,更是出了五檔(即,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而“二甲”事實上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

總而言之,就是,不管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甲科都要比乙科高一籌。

甲科的前三名,分彆是狀元,榜眼,探花——狀元無疑就是榜魁,榜眼就是第二第三名,後來演變為專指第二名,探花在唐朝和宋朝前期時指同榜進士裡最年輕的那個,後期就變成專指第三名了。

而蔡仍這個甲科第四名,實際上就是這次科考的第四名。

與狀元、榜眼、探花相比,蔡仍的這個第四自然是差了點,但跟同期數以萬計的考生相比,第四名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宋朝,尤其是北宋時期,是極度重文輕武的。

因此,有一個甲科第四名身份的蔡仍,那絕對將有一個較高的。

所以,聽蔡絛報喜說自己高中了甲科第四名,蔡仍立即一臉驚喜的確認道“四兄此言可當真?”

蔡絛笑道“三兄可是本科的主考官,我的消息還能有誤?”

聽蔡絛這麼一說,蔡仍的心完全放進肚子裡了,他心道“甲科第四,事情的進展,好像比我想象的還順利啊。”

這時,蔡絛又道“對了,三兄還讓我跟你說,他有意保舉你擔任殿中侍禦史或是去一縣擔任知縣,不知你意下如何?”



最新小说: 星辰之巔星辰訣 鬥羅:天生媚骨,開局藍霸團寵 職業?狗都不打! 這個男人太懂炒作 華娛從代拍開始 我有一座鏡像屋 大道之上 假千金空間通獸世,渣哥個個悔斷腸 我以惡女為資糧 1979我的年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