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梟途!
…
蔡仍離開東京汴梁城之後,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
趙佶信道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趙佶繼位之前,有一個道士留下讖語“吉人當繼大統。”
而‘吉’字和‘人’字結合正是‘佶’字。
果然!
沒過多久,趙佶就繼承了皇位,榮登大寶。
這使得趙佶初步接觸到了道家的神奇。
等趙佶繼位了之後,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趙佶一直沒有子嗣。
由於趙佶就是因為他哥哥宋哲宗沒兒子,才意外撿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趙佶對於自己沒兒子始終耿耿於懷。
於是趙佶便向神奇的道家求助。
恰在那時,被趙佶遇到了一個叫劉混康的道士。
劉老道在聽了趙佶的苦惱之後,對趙佶說皇帝少子與汴梁城的風水有關係,汴梁城東北角的低窪地勢嚴重影響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這裡的地勢墊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沒有問題。
趙佶聽了劉老道的話之後,立即安排人在汴梁城東北角堆積起一座巨大的假山——這座假山就是後來的萬歲山,也就是艮嶽。
神奇的是,從那之後趙佶寵幸的妃子竟不斷傳來懷孕或生產的喜報,後宮的妃嬪們像雞棚裡的母雞下蛋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十幾年之間竟為趙佶生了幾十個子女,讓趙佶差點成為曆史上擁有子女最多的皇帝。
這兩件事,使得趙佶對那位劉老道欽佩不已,也對道家的神奇信奉不已。
近幾年來,隨著年齡增大,趙佶的身體機能多少有些下降。
這難免讓趙佶犯了跟秦始皇等皇帝一樣的毛病,想要靠道家的手段永葆青春,甚至是長生不老。
也就在這時,被趙佶找到了幾位道法高強的世外高人。
這第一位高人便是,濮州臨濮的王老誌。
這王老誌自稱得漢鐘離授予仙丹,得化為仙,於是拋妻棄子,結草廬田間。
太仆卿王亶為了邀寵,三顧草廬,才把王老誌帶入京師。
王老誌見了趙佶,先不說話,而是直接呈上了一遝墨寶。
趙佶疑惑著接過來一看,隨即就是一臉駭然!
這些墨寶,竟然全都是趙佶自己寫的詩,最上麵的那首還是趙佶寫給喬、劉二位貴妃的床頭語、枕畔詩。
趙佶當即宣布,賜王真人“妙觀明真洞微先生”之稱。
第二位便是,洪州的王仔昔。
據王仔昔自己說,他遇上了東晉年間的許遜許真君,得其真傳,並授有《大洞》、《隱書》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後五百年的生死事。
趙佶大喜,賜號“衝隱處士”,又進封“通妙先生”,將之安置在上清寶籙宮居住。
第三位,名叫林靈素。
林靈素對趙佶說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君者,即是趙佶。又言,蔡京原來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蔡攸是園苑寶華使,童貫等一乾人也都名列仙班,劉貴妃為九華玉真安妃,而他自己,則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趙佶在欣喜之餘,將林靈素封為“通真達靈先生”,賞齎無算,並賜予金牌,可以隨意出入宮中,並築通真宮供他修行居住。
林靈素此人,爭議很大。
一方麵,林靈素曾用推背圖“兩朝天子笑欣欣,總領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警示過趙佶,勸趙佶遷都,並且林靈素還曾幫汴梁城退過大水。
另一方麵,林靈素“作的妖”也的確很大。
在趙佶的命令下,林靈素負責主修道書,改正諸經醮儀,校對丹經靈篇,刪修注解。
每逢初七,林靈素就召開會議,重複講解三洞道經與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設大齋動用的費用都高達數萬緡,稱之為“千道會”。
林靈素又弄出了幾起諸如“青華王晝臨壇”、“火龍神劍夜降內宮”等神跡,令京師士民皆信道教。
林靈素還鼓動趙佶令在全國範圍內興建神霄玉清萬壽宮,沒有道觀,就將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設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等神霄係神像。
總之,林靈素極力推廣道家,甚至提出了將佛家合並入道家,佛刹改為宮觀,釋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薩改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一律蓄發頂冠執竹簡,改行做道士。
趙佶則對林靈素言聽計從,不僅又冊封林靈素為溫州應道軍節度,還給林靈素加號為“金門羽客”、“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衝和殿侍宸”,並下詔改佛教為道教,改換服飾,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
做這些,趙佶還覺得不過癮,於是他又下令,讓道籙院冊封他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由他執掌道教,讓道籙院把後宮的郭皇後冊封為金庭教主、孟皇後冊封為華陽教主。
現如今正是林靈素、趙佶等人折騰得最歡的時候,東京汴梁城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
……
第二件事,宋金已經接上了頭,準備進一步談聯合伐遼。
可就在這個當口,有一個消息傳來。
這個消息就是,“契丹已割遼東地,封女真為東懷王”,雙方有意修好。
趙佶等人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去通知已經出發了的宋使,暫停與金人接觸。
後來,邊界的人也不知從哪聽說的,說遼主耶律延禧有亡國之相,並將此事報告給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