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梟途!
…
楊可世說在西軍十年內吳玠和王彥能獨領一軍。
而蔡仍挖吳玠和王彥給的條件直接就是晉升二人為代統領,各領一軍。
換而言之,吳玠和王彥隻要跳槽到蔡仍這裡,可以少奮鬥十年。
關鍵是,楊可世所說的,最終到底能不能實現,還未必可知。
要知道,西軍當中特彆講關係、講出身,不是那幾大軍門世家出來的人,想要獨領一軍,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不論是吳玠,還是王彥,全都不是那幾大軍門世家的人。
因此,吳玠和王彥在西軍當中到底能不能獨領一軍,還不一定。
所以,蔡仍給吳玠和王彥開出來的條件是仕途坎坷的吳玠和王彥根本就無法拒絕的。
不僅吳玠和王彥拒絕不了蔡仍開出來的條件,吳璘、楊政、郭浩、姚仲、田晟、李師顏、關師古、趙撙、李顯忠、王彥(南宋初年史書上重名的人很多,叫王彥的有好幾個,此王彥並不是前麵八字軍的創建者王彥,而是吳玠、吳璘兩兄弟的部將王彥,也是一名將)也拒絕不了蔡仍開出來的條件——蔡仍大手一揮,給了吳璘等人每人一個代指揮之位,讓他們各個連升十幾級。
蔡仍之所以來挖吳玠、王彥等人,一方麵是因為他們都是悍將,都是蔡仍勢在必得的人才,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金吾軍大擴軍之後蔡仍急缺軍官,而且缺口非常大,大到不少像趙立、晏廣孝他們這些才加入金吾軍兩三個月的人現在都爬到了代指揮之位,由此可知,蔡仍有多缺優秀的軍官。
向來是,吃誰的,向著誰。
吳玠、王彥等人被蔡仍挖過來了之後,他們又給蔡仍推薦了不少有潛力的將士。
對於這些人,蔡仍也都不吝嗇,也都許了都頭、隊將之職,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的跟自己走。
隻是有一樣,吳玠、王彥他們推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遠遠超過了蔡仍要的那五十個名額。
沒辦法,蔡仍隻能找級彆高的要,級彆低的,他又使了些彆的人手段,將之挖過來。
不過——
與其他西軍相比,涇原軍算是幸運的了。
畢竟,涇原軍是真從金吾軍這裡得了三千匹上等戰馬,其他西軍,最多也就是從蔡仍手上得些金銀珠寶罷了。
總之,為了壯大自己,蔡仍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儘了辦法從西軍中挖牆角。
西軍的大佬,包括童貫,還不能說什麼,因為蔡仍是奉旨挖角,將蔡仍逼急眼了,蔡仍就將趙佶的聖旨砸到他們臉上。
為了防止蔡仍挖角,各西軍的統製都在催促童貫讓他們南下。
隻可惜!
童貫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盤打。
首先,蔡仍如果不去挖西軍的牆角,就得挖他勝捷軍的牆角。
其次,現在已經是搶功的階段了,這種好事,他當然得便宜自己的勝捷軍,哪能隨隨便便給西軍?
所以,童貫先隻派出勝捷軍南下,一直壓著其他西軍,不讓他們南下。
如此,無疑就方便了蔡仍挖牆角。
直到童貫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才打發西軍也南下去追勝捷軍,並嚴令金吾軍儘快收複越州、明州、台州、處州、溫州,將西軍和金吾軍分開,這才讓蔡仍暫時停止挖牆角。
蔡仍率領金吾軍南下不久,就收到消息說,衢州被勝捷軍攻陷,義軍將領鄭魔王被俘。
未幾,蔡仍又收到消息說,婺州也被勝捷軍攻陷。
不過——
接下來,勝捷軍和西軍的好日子就過去了,由於沿途均有村民策應,方臘義軍得以進行有力阻擊,使尾隨的勝捷軍和西軍不敢貿然輕進,也讓勝捷軍和西軍以及跟著撈功的中央禁軍死傷慘重。
雙方也因此而僵持起來。
再說蔡仍這邊。
與勝捷軍、西軍、中央禁軍那邊相比,蔡仍這裡簡直可以用遊山玩水來形容——因為離杭州太近,越州和明州的方臘義軍在方臘義軍撤走的時候,就已經跟著撤走了,因此,除了一些搞不清楚情況的人後知後覺的跳起來響應方臘起義以外,金吾軍幾乎沒有碰到任何抵抗。
在這種情況下,蔡仍也就一邊悠哉悠哉的繼續政教俘虜、一邊擴軍、一邊練新兵……
……
第六十六政訓處。
年輕的政委李未,正在親自帶領大家召開訴苦大會。
訴苦大會有一種魔力。
很多道理翻來覆去講多少遍,聽進去的人也不會太多,聽進去的話同樣不會太多。
但訴苦了之後就不一樣了,李未的話句句都說在了他們的心坎裡,他們越聽越願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