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梟途!
…
“臣擔心,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會是,女真大舉南下,來亡我大宋,因為沒有任何國界是比沒有國界更安全的。”
蔡仍此言一出,趙佶的心頓時就是一凜,他心道“沒錯,沒什麼是比大一統沒有邊界線更安全的,因此,隻要有機會,女真一定會想方設法滅掉我大宋,就像朕有機會一定會想方設法滅掉所有胡虜一樣,所以,燕雲必須收複,必須在我大宋的掌控之下,這才能保證我大宋的安全。”
思索了一會之後,趙佶又道“可咱們大宋的軍隊剛剛才南征,不修養一段時間就北伐,是不是有點太勉強了?”
蔡仍立即表態道“彆的軍隊臣不知,但金吾軍可以隨時北上為大宋收複疆土。”
趙佶有些詫異道“金吾軍不用休整就能再戰?”
蔡仍道“軍隊是什麼,就是國家有事的關鍵時刻能頂上去的隊伍,不講條件,不講困難,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聽了蔡仍的表態,趙佶大感欣慰!
在這個關鍵時刻,蔡仍不僅支持他的想法,還願意立即就率領已經征戰了大半年的金吾軍北上收得燕雲,這讓趙佶忍不住想“蔡仍真不愧是上蒼賜給朕的冠軍侯,說不定他真能為朕收複燕雲!”
其實趙佶哪裡知道,蔡仍率領金吾軍南下了之後,也就在前期打了幾仗,之後就一直在擴軍、練兵、整軍,因此根本就不必休養生息。
蔡仍又道“況且,從金使回去,到女真出兵,最少也得兩三個月時間,有這麼多時間,已經足夠金吾軍將士修養和為出兵燕雲做好準備了。”
聽蔡仍這麼一說,趙佶也覺得派金吾軍北上是可行的。
不過——
趙佶還有顧慮!
那就是,金吾軍再能打,也隻不過才五萬人馬,而且,其中隻有兩萬是禁軍,剩下三萬是廂軍——趙佶並不知道,金吾軍裡根本就沒有禁軍和廂軍一分,他還以為,蔡仍是按照當初他下的命令,隻擴了一萬禁軍兩萬廂軍,加上原有的軍隊,一共也就兩萬禁軍、三萬廂軍。
在趙佶想來,兩萬禁軍、三萬廂軍就想收複燕雲,簡直是太癡人說夢了。
要知道,遼國就是再沒落,那也是一個曾經擁兵百萬的泱泱大國,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哪是這點兵力就能敵的?
所以,蔡仍走後,趙佶又將王黼找來。
趙佶對王黼說“朕今日將冠軍伯叫來,跟他談了收複燕雲一事。”
王黼問“不知冠軍伯怎麼說?”
趙佶道“他支持北上收複燕雲,還說燕雲必須要收複,否則大宋危矣。”
王黼道“英雄所見略同,臣也是這麼認為的,若是契丹滅亡燕雲被女真所奪,那大宋必將永無寧日。”
趙佶道“冠軍伯也是這麼說的,他還說他隨時都可以率領金吾軍北上。”
王黼道“這是好事啊,冠軍伯能征善戰,必定能為官家收複燕雲。”
趙佶將他的顧慮說出來“可是金吾軍隻有五萬人馬,其中大半還是廂軍,而契丹就是再沒落,也曾是一強國,隨隨便便就能聚集幾十萬人馬,僅靠金吾軍,應該不太可能收複燕雲。”
王黼一聽,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王黼才又道“官家,有一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佶道“你我君臣之間,還有什麼話是不能說的?”
聽趙佶這麼說,王黼才道“臣覺得,咱們大宋還離不開童太師,尤其是在要收複燕雲的情況下。縱觀朝中大臣,有軍事統領之經驗者,非童太師莫屬,淮南公威望不夠,冠軍伯又太過年輕了。此國戰一開,有可能就是幾十萬大軍的對決。非老成持重的童太師,不足以擔此重任啊。”
趙佶沒想到王黼會舉薦童貫,他心想“他們兩人不是有矛盾嗎?王黼怎麼會為童貫說話?”
趙佶哪裡知道,王黼建議讓童貫掛帥,就是兩人矛盾妥協的一個結果。
童貫征討方臘凱旋回京後不久,就受命致仕了。
童貫也是在官場上行走了一輩子的老人精了,稍稍一猜,他就猜到了他一定是中了王黼的暗箭,因此對王黼積怨很深,一直在尋找機會打擊王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