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梟途!
…
正月十四。
金軍如期向中京進發。
這天,西北風刮得很猛,一陣緊似一陣地在曠野上尖叫著。
耶律餘睹率領先鋒軍頂風冒雪,晝夜之間強行軍三百多裡路。
黎明時分,耶律餘睹他們悄然來到了中京城外的一座山崗上。
風雪已停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寧靜的世界。
耶律餘睹的心情很激動,根據情報報告,耶律延禧此時就在中京城內。
耶律餘睹想象著,耶律延禧被俘時,究竟會是一副什麼樣的神態?
耶律餘睹期待著向耶律延禧報仇雪恨!
遼中京建於一零零七年,即澶淵之盟後的第三年。
那時候遼國正是繁榮鼎盛時期,財力充足,因此,遼中京是仿照大宋東京汴梁城而建,也是由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重城構成——皇城住著契丹貴族,內城住著契丹平民,外城則住著漢、奚、渤海、阻卜(蒙古草原上的人)、女真等族百姓,層次很分明。
攻城從早晨開始,耶律餘睹騎著一匹黑駿馬精神抖擻飛馳而進,在他身後是數千餘名精銳騎兵,一齊向中京城發起衝鋒。
大金第一名帥完顏斜也,隨後率領金軍主力趕來,將中京城團團包圍住。
守城的遼軍獲悉是耶律餘睹率軍攻城,很快便停止抵抗,開城投降。
遼國五京之一的遼中京,就這麼幾乎沒費任何勁,就被金人奪取了。
一入城,耶律餘睹就去找耶律延禧,他要將耶律延禧挫骨揚灰以報大仇!
可令耶律餘睹暴怒的是,耶律延禧已在半夜時分就帶領家眷和親衛順著一條暗道逃出城了……
……
出了雁門關,一直往東北方向走了幾十裡,右路先鋒軍也沒有碰到遼軍。
這種情況完全出乎嶽飛、張憲、楊再興等人預料。
要知道,他們這一路可是踩了遼國的十幾個訊點,遼國不可能發現不了他們。
可既然發現他們了,為什麼不派兵來阻止呢?
……
跟嶽飛、張憲、楊再興有相同迷惑的,還有吳玠、王德、盧俊義。
他們翻過六蕃嶺一直深入到灰河邊上,都沒有碰到一支遼軍。
王德眉頭緊鎖道“是不是遼軍在哪設伏?否則,也不能這麼久了,還不出兵啊。”
吳玠將朔州的軍事地圖拿出來,與王德和盧俊義以及一眾參謀反複觀看,最後他們一致得出結論,他們之前的判斷並沒有錯,除了六蕃嶺、陳家穀和灰河以外,他們這一路,根本就無險可守。
王德尤嫌不穩妥,又親自去帶回來了幾十個當地人,然後向他們反複詢問。
結果,結論如故。
吳玠尋思了一會,道“這隻有一種可能了,遼軍兵力不足,不能出城迎戰。”
王德和盧俊義也讚成吳玠的判斷,不過王德還是忍不住問道“不會有彆的可能嗎?”
吳玠道“咱們在這嚇唬自己沒用,小心趟過去,就知道是不是這樣了。”
接下來,吳玠讓王德派出三營馬軍分左中右三路在前麵開路,又以剩餘的踏白軍殿後,小心翼翼的向朔州挺進……
……
遼人不知道宋軍入雲了嗎?
當然不可能。
事實上,早在右路軍過第三個詢點的時候,遼人就已經知道宋軍趁火打劫來了,而且,他們還知道,宋軍來得不是一路人馬,而是兩路人馬,分彆是從雁門關和陳家穀進來的。
得知宋軍出雁門關和陳家穀來攻打西京,遼人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該派使者質問宋軍,為什麼要背盟,縱兵越界,侵犯遼國的疆土?
有人認為反正遼國也快完了,不如投降宋軍,免遭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