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這番安慰,不僅沒能讓嬪妃們寬心,反而讓她們心中更添焦慮。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兒女的穩坐釣魚台。即便當初與他們一樣心急,如今也不能體會到她們的困境。
不僅不能指望能與感同身受,能不站在邊上諷刺嘲笑,就已經是萬幸。
宸嬪有孕,新人也尚未入宮,就是最好的機會。
舒嬪看了眼季寒蘇的小腹,暗道自己一定要趁著這個機會,懷上皇帝的孩子。
麗嬪等人顯然也都想到了這茬,都鼓足了勁兒,想要得個頭彩。
季寒蘇微笑的看著眾人,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不由得笑意更深。
鬥吧,鬥吧,爭得越狠,她越高興。自從她宣布有孕之後,送來的那些東西,總是夾帶私貨。
上次香囊的事情,到頭來隻處置了幾個內府的太監。主謀是誰,趙琚沒提,季寒蘇也沒問。
這種事情,她一向是寧殺錯不放過,處置的人多了,凶手就一定在裡頭。
不知從何時起,太安宮中突然又起了一股流言。
說是當今聖上繼位之前,出京之後並未前往封地。在封地受傷的那個,隻是為混淆視聽,故意安排的替身罷了。
原本這也沒什麼,知道的也都讚歎皇帝深謀遠慮,智慧不凡。
可不知怎麼的,竟有人提到,當初皇上為取信廢太子和晉王,讓康妃帶著麗嬪和柳婕妤,跟著那個替身一起去了楚地。
為了消息不會泄露,被廢太子和晉王發現端倪,還是楚王的皇上,並沒有將真相告知。
雖然替身的侍衛心裡有數,但那幾個月的時間,可一點都不短。
為了麻痹眾人,總有需要逢場作戲的時候。不說彆的,隻是替身受傷的那段時間,身為楚王妾室,怎麼也要在旁邊伺候著。
雖說是假鳳虛凰,但當今皇上這頭頂,多少還是帶了點兒綠。
且這青青草地,還是自己想出來的權宜之計
因為這些流言蜚語,其餘嬪妃看康妃和麗嬪的目光,都帶著探究和赤裸裸的惡意。
不管是哪朝哪代,沾點兒顏色的新聞,都傳的最廣。
等皇後聽說了這些,下令追究的時候,整座京城都人雲亦雲,鬨得沸沸揚揚。
康妃和麗嬪宮裡的瓷器,幾日之內就換了三回。填補的條子放在桌上,愁得韓公公每天都頂著一張苦瓜臉。
皇後前些天才把他到椒房殿,說富從儉中來,宮裡雖然不缺這一星半點兒,也不能肆意揮霍。
該花的地方要花,但在有些地方也要能省則省,不能浪費。像瓷器這種東西,各宮一律按份例送去。
若不到換新的時候,就有了殘缺。便堅持著用,等到了時間再補上。不想用次品也可以,各宮自己拿銀子補上便是。
嬪妃宮裡的瓷器,都是官窯燒出來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