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若是寒門出身的舉子,哪裡有機會與當朝宰相討論時政?
正是有韋小葉,有陸瑾瑜這層關係,韋小楊才有機會展示才能,同時也了解到當朝大佬的一些治國想法。
這也是為什麼世家子弟壟斷高位的原因之一,不光是家族能力。單論個人見識,也不可以道裡計!
條條大道通羅馬。
沒辦法,有人出生便在羅馬。
其次柳茵也對韋小楊極有信心,畢竟兩人經常談講經義,他是什麼水平,柳茵比誰都清楚。
經義、製文、詩詞等韋小楊考完之後,也會默寫出來與柳茵探討。
她每每看過,都是連連點頭稱讚,認為韋小楊在科舉一途天分極佳。貼經、雜文兩場,以柳茵測度,韋小楊皆屬上上之選。
最後一場的策問,就不是柳茵擅長的了,她便不置可否,隻言觀點新穎、切題順暢、論述明晰、引經據典,正是製文典範。
果然,會試三場九天下來,待得進士榜出來,韋小楊竟然會試第一!
韋小葉有些驚訝,詢問韋小楊才知道,考題內容竟然就是那日拜訪王遐齡,他考問的內容!
這等於就是開卷考試!關鍵主考官王遐齡又先入為主,對韋小楊本就十分滿意,排名也就內定了。
好消息卻並不止此,隨後殿試,聖文皇帝看到會元的名字是韋小楊,便親自細問,在得知他確實是韋小葉的弟弟後,大加褒揚。
尤其,聖文皇帝見他雖然年輕,卻是少年老成,一番廷對之後,欣然欽點為狀元郎!
不過,在授官上,他卻食言了。
若按之前他與韋小葉的承諾,應該授上縣令、州長史。那可都是六、七品官階。然而,聖文皇帝竟然授了集賢殿校書郎,隻是正九品上。
韋小葉本有些憤憤不平,直到陸瑾瑜安慰她,“小君,你莫小瞧校書郎。若是授官地方,雖然官階高,升遷卻是緩慢,因為要任滿考核才能提調。”
“校書郎卻不同,這是清貴官兒,職司清閒,待遇極厚。關鍵升遷快速,並無製科考核,也不需要積累任期,前途最為光明。”
既然陸瑾瑜這麼說,韋小葉也就釋然了。
而且柳茵也解釋說,集賢殿是本朝最大的圖書典藏機構,兼有修撰、侍讀之責,還能時常見到皇帝,確實比去地方任職更有潛力。
兩人都沒說錯,韋小楊才進集賢殿沒幾日,便兼了左拾遺。這是從八品官階,有向上諷諫、薦舉人才之責。
韋小葉見他這升官速度,頓時就放下了心。
三月初三,經過月餘準備,三衛大將軍誓師出征,分赴三道剿匪。
他們各領一萬武衛軍,到了地方上,卻可以節製各地府兵,最多可以統兵五萬。在韋小葉看來,剿滅個把山賊、水匪豈不是手到擒來?
陸瑾瑜雖然沒她那麼樂觀,但也隻能留在京中看戲。
四月春耕,韋小葉從係統商城購買了大量高產糧種,加上去年得的糧種,堪堪將手中七個莊園,三萬五千畝地種好。
方元安受到啟發,研究雜交糧種有了小成,在聖文皇帝那裡討來的五萬五千畝莊園中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