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頭,晚風微冷。
高山之巔,一個少年盤膝而坐,膝上橫放著一柄竹劍。
出乎意料的是,最後烏奈的疑惑隻被解答了一半,而另外一半也同樣是李木木的疑惑。
烏奈對此雖是意外卻也釋然,隻留下一句“你我是有緣人,今後必會再見。”
從烏奈的問題之中李木木知道臨字道音落下之際,二人所臨並非同一場景。烏奈所遇見的應當是與自己身世有關的事情,而且其中還可能牽扯到李木木身上。
他的記憶又一次被拉扯回聖裔國西陲的那個與世無爭的小山村,村裡那場離奇的大火以及他母親的失蹤。這些事情在這幾個月裡一直徘徊在李木木的夢境之中。
這些事情似乎有了一絲眉目,他母親的失蹤或許並不是因為魔族,而是因為妖族。
竹葉聲入沙落,李木木心境亂如爛麻。
他陡然睜開眼睛,氣息有些不穩,眼前一張殘頁懸浮於半空中。
性命攸關的時刻鏢頭並未有所隱瞞而是將真的東坡遺法殘卷交出,這一份道意李木木於酒中已經得了三四分,如今有殘頁相助,對其感悟有再深一步。
此法雖殘,卻是真法,而且李木木早先便在此法中舉一反三領悟出了逍遙劍意雛形。
想到逍遙劍意,李木木從納戒之中取出了一卷氣息完整的功法典籍,此前他已走馬觀花一覽此功法。
李木木無比肯定,這就是真正的逍遙劍,因為他識海之中屬於逍遙劍意的功法模子與這一卷功法竟然百分之百地吻合,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隻是可惜,此法並非如烏奈所說的那般完整。
李木木調整氣息,氣息方穩,膝上竹劍已然消失。
劍動聞劍鳴,此是一層逍遙劍意,天地之音不聞,非是人耳不聞,實是心耳不聞。
此時邁出第一步,“莫聽穿林打葉聲。”聲,多假,耳聞不如目見。
劍去,隻去卻不借力,心空所以無物可借,然而也正是因為沒有可以借助的,此劍才無拘無束。
再進一步“何妨吟嘯且徐行。”因心無物所以才能於雨中徐行。
劍去,無傷。
傷人之意也是一種思想上的束縛,有所求之劍,劍則不易變化。
登堂入室之時,“一蓑煙雨任平生。”道法自然,因緣際會,心無所求,形無所累。
劍,無形,如醉酒之人亂竄,忽上忽下,難以琢磨,不可預料。
李木木的神識在巧妙的一刹那與之相連,一點神識注入,劍有了靈魂。
逍遙劍意中一點肅殺劍意生起,微冷。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劍本逍遙,一點靈魂注入,如酒醒,如夢醒,多變而具殺伐之意,故此微冷。
往後的劍意推演忽然停滯,李木木雖然極為熟悉最後的幾句。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山頭本是晚風微涼,林間草木瑟瑟發抖,然而李木木神識入劍的一刹那,天地冷如寒,無色,無溫,無聲。
定風波,與裴柳所傳授的秋風一動十二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劍逍遙,劍出無形,萬法為之失色。
一劍肅殺,噤若寒蟬,天地為之銜枚。
一劍寂滅,淩厲無形,萬物為之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