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梅斜嶺上梅子塢_痛酒狂詩少年,劍道人間紅顏_思兔 
思兔 > 武俠修真 > 痛酒狂詩少年,劍道人間紅顏 > 第177章 梅斜嶺上梅子塢

第177章 梅斜嶺上梅子塢(1 / 2)

洪都府,往西出了魔寧門再直直往前走出二十裡地是洪都管轄範圍內的一方直屬於洪都府的小村,村子不大,村名倒是起的有些彆致,叫“十二三”。

這鎮名非但外人不解其意,連年輕的本地人也不知出處在何。

有時候,文化的傳承的悲哀大抵有此,眾人都以旅遊的方式對待文化的傳承,彆人家新鮮新奇的都是時髦的好貨色,自己家的東西則桌椅台鏡一概不識。

關於“十二三”的由來,老一輩記性好的人說是始於一句詩,“小塢梅開十二三”,至於十二三的意思,為大家認可的則是十之二三。

小塢梅開十二三,確是一種獨有的美感,不過後來人覺得十二三沒有辨識度,便起了一個簡單明了的村名。

梅子塢!

梅子塢既不臨水又不藏山,塢自得來,隻因此處曾是一座有著光輝曆史的小型堡壘。

永泰十二年,西域魔族東侵,一路直推直抵洪都府。洪都府府齋王直守,命人於城外十裡的山上築造防禦堡壘十三座。

梅子塢便是其中之一。

十三座堡壘連成一線,如蛇環守,首尾呼應,梅子塢恰巧位於蛇之七寸。

當時魔族軍隊一路直推如入無人之境士氣正盛。

永泰十四年春,魔軍扣關洪都。

世人皆以為洪都最多能支撐半月,然而魔軍最後攻破洪都府外十三堡時卻已經是永泰十五年,歲末。

一城十三堡,牽住魔族東侵鐵蹄將近兩載。

按舊製,堡壘築高三台,台高四米,壁深六米,隻配五名百夫長,臨近兩堡共用一名千夫長。

《洪都府誌》記載“永泰十六年春,援軍收烈士屍骸於城外堡壘,堡上幾無頑石,儘以屍骸為壁,其間雜以魔屍,巍巍高,近十米。”

不到千人的屍骸絕對壘不成十米高六米厚的壁壘,這些屍骸從何處來,史無可查。

永泰十五年到如今已逾千載,那十三座以屍骸築造的堡壘如今隻剩下一些殘垣斷壁,唯有滿山的梅花仍舊訴說著那個冬天血腥的北風與悲壯的往事。

自永泰十六年之後,梅子塢隻長梅花,而且全是紅梅。

可是有好事者杜撰說,原本梅子塢全是白梅,隻是山中土以血沃,因此才變成紅梅。

更有信其事者專門掘山上土一探究竟,漫山土,儘是赤紅。

此事便為人所共知。

梅子塢就在梅斜嶺上。

穀舞走上梅斜嶺之時天氣很好,非寒非曬的暖陽淺淺地撒著淡淡的光。

他一路慢走,他既急著需要為心中的疑問找尋一個合理的答案又擔心事情會發展地如同他內心深處那種不祥的預感一般。

一路上並沒有什麼人,若是早幾日過來情況又會截然不同。

這幾日,春風雖還未曾真正露麵,可是當東風的暖意沁入被新花老梅密密裹住的山嶺之時,所有的梅花都迫不得已與枝頭道彆。

若是江南,這花還能堅持到暮春,隻是西陲的風寒已經將這些傲骨摧殘地太久。

進入梅子塢的小路是大塊大塊的石板鋪成的,質地很硬,樣子卻參差不齊。

這段石板路並不遠,劍癡穀舞隻是埋頭走沒多久,一抬頭,梅子塢的牌子就高高掛在新磚壘成的村口之上。

此處並非梅子塢的原址,原來那塊地方風水不好,常年陰冷,於是村民聽從雲遊道士的建議將村子整體西邊移了近十裡地。

村口就是一家酒館。

來賞梅花的文人雅士都愛喝點酒,而且梅子塢的有兩種酒口碑一直不錯。

一種是濁酒,必須密封埋在老梅之下兩年方才正宗,這老濁酒叫做“春蕊”,這樣拗口的名字自然是那些尿泡尿都想要尿出二兩彩虹的文人士子起的。

本地的村民愛喝一種叫“老根”的新酒,這就就圖個新鮮口感,因此從釀酒到飲酒,時間絕不能超過十二個時辰。



最新小说: 影視四合院我想做個好人 穩健帝辛不上香,但開局建廟! 穿書反派:開局就要我老命啊 原神:在提瓦特養老加入了聊天群 七歲審神領著殘破本丸奔花丸 我這等人,也能稱帝 軍少寧死不娶肥婆!轉頭她真香! 隨母改嫁後,兄長他蓄謀已久 穿越到星際文明世界白手起家 錦逸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