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雪樓內。
雖是四麵漏風,但段洪波仍舊是焚香煮茶以待客。
“段先生,在下今日,是來還禮的。”
裴禮這次並未抱拳,而是以儒門之禮,打了個稽首。
“些許心意,不成敬意,還望先生海涵。”
身後秦水蓮將帶來的花籃與水果,放在了桌案上,施了個萬福。
“裴禮?”
“那年孟師兄回來時,曾特意提到了你,還說儒首對你評價頗高。”
段洪波拉著裴禮的手臂,湊近打量了一番,“嗯,確實氣宇軒昂,俠義之氣,撲麵而來。”
“先生謬讚了。”
“謬讚?”
段洪波哈哈一笑,“老夫會看錯人,難不成儒首也會看錯人?”
這話略顯自嘲,倒也不難理解,門下六個弟子,走了四個,任誰也要自我懷疑是否識人不明。
“世人常言,患難見真情。”
裴禮說道:“在煎雪樓傾覆之際,先生還能有兩位弟子陪伴左右,已是要羨煞旁人了。”
“嗯,倒也是這麼個理。”
段洪波頷首輕笑,拉著裴禮在一處蒲團跪坐下來。
秦水蓮站在裴禮身後,不願落座。
安秋池則是充當起了端茶倒茶的角色。
段洪波不知是本就健談,還是心中鬱悶難消,想要一吐為快。
總之,他說了很多,從年輕時考中秀才,而後三年不中,心灰意冷之下遇見了儒首。
而後被儒首帶到了煎雪樓,做了個整理書籍的讀書郎。
自此,他便再沒有入仕的念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從少年讀到了中年,又從中年讀到了暮年。
轉眼,黃土都埋到眉毛了。
裴禮聽的認真,也聽出了段洪波對往後的擔憂。
煎雪樓必定是要交到安秋池手中的,可如今煎雪樓卻成了這般殘垣斷壁的模樣。
他擔心煎雪樓就此泯滅於曆史洪流,他擔心安秋池為煎雪樓所累,他擔心死後無顏見儒首……
“安兄。”
裴禮倏地抬頭,“可否借紙筆一用?”
“行啊。你要寫字?”
說話間,安秋池已經起身取來筆墨紙硯。
裴禮將宣紙鋪就在桌案,再用鎮紙壓著。
段洪波也來了興趣,這才記起,傳言臨淵在揚州時,作過一首《臨江仙》。
這一首詩詞,在文壇掀起的驚濤駭浪,不會比那一夜的風雪小多少。
哪怕時至如今,這首《臨江仙》的悲壯,仍舊沒有文章可以比肩。
秦水蓮將研好墨的硯台放在裴禮右手邊,而後跪坐在一旁,想要先一睹為快。
裴禮提筆,沾了沾墨汁,在宣紙上飛速寫了起來。
他是練劍的,手很穩,字也方方正正,一筆一劃規規矩矩,是正楷無疑。
“秋池。”
段洪波視線模糊,怎麼也看不真切,隻得說道:“念出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
一首《將近酒》,一掃段洪波心胸的積鬱。
尤其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豪邁灑脫之感撲麵而來。
段洪波直呼裴禮就是文曲星轉世。
對此,裴禮自然不會說這等詩詞是他嘔心瀝血之作,隻道一聲作者另有其人。
隻是,段洪波信與否,這便不是裴禮能知曉的了。
一詩作罷,裴禮便欲告辭,安秋池主動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