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抿了口熱茶,腸胃暖暖,心情逐漸開朗起來,笑道“也就是說,現在大明僅糧稅每年就有五千萬石了?”
“不錯。”於謙欣然道,“若是豐年至少還能再加一成半,糧食夠吃,且還有剩餘,人口也迎來了增長,去年便已突破八千萬;
若按此發展下去,十年之內有望突破萬萬之數。”
這時代醫療條件差,婦人難產的多,孩子夭折的更多,人口暴漲速度遠達不到後世那般。
眼下能有如此,已是大大的喜事。
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人口漲幅也會持續走高,李青心笑著說“隻要不把朝堂爭鬥蔓延到民間,那大明整體還會逐漸走高。”
於謙苦笑“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晚會蔓延到民間,若不及時補救,用不了十年,大明衰落的可不止是皇權了。”
封建王朝弊病滿滿,可若真解體了,遭殃的還是百姓。
曆代帝王賢庸不一,但作為皇帝,他們有一點幾乎相同,那就是都希望國家長盛不衰。
原因無他,整個江山都是他的,他自然希望更好,何況,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還要傳給後世兒孫呢。
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一旦皇權旁落太久,那百姓必將遭殃。
世家大族若無皇權製約,其貪婪程度定然暴漲,最後倒黴的隻能是百姓。
“李先生滿腹經綸,想來必有治世良策。”於謙給李青添上茶,一臉希冀。
“待年後出了兵再說。”李青道,“朝堂不缺能人,步子不能邁太大,不然會迎來強烈的抵觸心理。”
“先生所言極是。”於謙深表讚同,雖然他很急,卻也知道不能急,“先生能先透露一下嗎?”
李青笑了笑,“廢除保舉製度!”
“這個好啊!”於謙精神大振,認真道“屆時,我定鼎力相助,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在所不惜。”
“倒也不用弄得跟上戰場似的。”李青被他這模樣逗笑了,“其實廢除保舉,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真正難的地方,在於損害官員們利益的製度。”
於謙疑惑道“廢除保舉,不就是嚴重損害他們利益嗎?”
“也不儘然。”
“哦?何解?”
李青咂吧咂吧嘴,放下茶杯道,“這茶沒什麼味兒啊!”
於謙怔了怔,旋即好笑點頭“確實,這大雪的天兒,吃熱騰騰的火鍋,再溫上一壺酒,邊吃邊聊才不辜負。”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
…
司禮監。
王振把玩著大印,卻無了往日的怡然自得。
這段時間局勢變化太快,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先是太皇太後還政,小皇帝仿佛一夜成年,後又楊士奇致仕還鄉、外臣內鬥,現在皇太後也不安分起來。
之前他遊走在幾方勢力中渾水摸魚,獲利頗豐,現如今,卻被反噬了。
果真應了那句“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當初有多爽,現在就有多難受。
外廷他尚且能應付,畢竟他是掌印太監,文臣不敢逼迫太甚,但內廷就不行了。
王振和孫氏合作多年,對其相當了解,深知她的手段。
彆看整日和顏悅色,但心黑著呢。
況且,太後和太監的關係是主仆,單是這一點,就能壓得他喘不過來氣。
太皇太後老了,估摸著大限也就這兩年的事兒,宮裡人個個都是趨利避害的好手,孫太後在後宮的影響力,超越太皇太後隻是時間問題。
王振陷入糾結,若是以前,他肯定毫不猶豫地站孫太後,但自從上次見識過小皇帝的‘劍法’之後,他不禁又動搖起來。
到底選誰呢?
“乾爹怎麼鬱鬱寡歡的呢?”一旁的小太監諂媚道,“如今形勢大好,正是乾爹您一展抱負的時候啊!”
“你懂什麼?”王振煩躁地皺起眉,“真以為宮裡是那麼好混的嗎?”
“呃是是是,乾爹說的是。”小太監連忙賠不是,接著又道,“不過,眼下這情況確實對乾爹有利啊!”
王振沒好氣道“那你倒是說說,怎麼就對咱家有利了?”
小太監諂笑道“乾爹最敬重三寶太監,希望有朝一日像他老人家那般,帶兵出征,威服四海,眼下,不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