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
龍虎山上有座天師府。
天師符臨溪聳立,麵闊五間,約二百平方米,高達二丈有一,十幾根大木柱,六扇三開大門。
中門正上方懸“嗣漢天師府”直匾一塊,金光奪目。
前正中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聯“龍虎山中宰相家”,東側置大鼓一麵,名曰“通報鼓”。門前東西牆間有石刻“道尊”,“德貴”二坊。建築雄偉,氣勢不凡。
有些香客對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還能理解,卻不知道“龍虎山中宰相家”是什麼意思。
那是因為大漢皇帝對龍虎山天師相當信任,不僅是老天師張時修被特封為一品監正,以前還有數位天師被朝廷封為一品大員,地位崇高,地位相當於宰相,因此有了“龍虎山中宰相家”之說。
進入頭門硪石甬道三百餘步,通過二門直達大堂。在進頭門二十步的甬道間跨路橫建石坊一座,上書“儀門”二字。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可是曆來懂規矩的人都知道,文官武將至此停轎下馬。
二門距頭門一百二十步,麵闊三間,進深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較頭門矮三尺,紅牆綠瓦,脊獸騰飛。
十二根大木柱設門六扇三道,門上畫三對門神。中門上端懸直匾一塊,上書“敕靈旨”三個金字前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道高龍虎伏”,下聯“德重鬼神欽”。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銀閃並列兩旁,顯得十分威嚴。
再往裡麵走,便有中廳、後廳、靈芝園、敕書閣、百花池、納涼居、味腴書屋等地。
此時,張天正在萬法宗壇。
這萬法宗壇,乃“萬神集聚”之所。紅牆綠瓦,油漆雕畫,脊獸騰飛。
門懸“萬法宗壇”一匾,院約一千二百平方米,建殿三座正殿五間,朝院門居中而立,階前置一“九龍三腳”焚香大爐鼎,東西二殿,合麵而建。
正殿為“三清殿”,原殿內祀奉尊神,諸神、天兵天將共一百三十八尊,現塑有“三清”、“四禦”、曆代掌教天師,以供朝拜。
東側為“靈官殿”,塑有王靈官踩火球,掐指舉鞭,紅臉長須,金袍綠帶之象。
西側為“玄壇殿”,塑有趙玄壇黑臉長須,帥袍金甲,乘虎揚鞭之象。
院中十字甬道,珍花異木,鬆柏長青,千齡羅漢鬆二本,一雄一雌,盤根錯節,葉翠蔥鬱,並列峰冠,稀貴罕見,使萬法宗壇的四合院,顯得格外肅穆威嚴。
張天正此時身穿掌教天師服,手持雪白拂塵,一臉莊嚴。
他跪拜在三清像下,手持聖茭,乃口中念念有詞,右手拿著尖頭部分,往上一挑,輕輕扔出。
雙麵朝下,陰卦!
陰卦主生死,大凶之卦。
聖茭有兩麵,分正反。
兩個正麵朝上,則稱為陽卦。
兩個正麵朝下,則為陰卦。
陰陽兩卦,各看求卦之人所需。
如果需要問先人之事,則祈求陰卦。
如果要問陽間之事,則求陽卦。
如果宅邸不安,家丁不旺,身體有疾,外出求平安,則需要一正一反,求一個保卦。
此時,張天正心中,隻想求一個保卦,保佑一人平安。
哪怕沒有保卦,求個陽卦,也能略微心安。
張天正叩首三下,“小道龍虎山張天正,現代虛靖任龍虎山掌教一職。今日突然心慌意亂,恐有大事發生。向天乞卦,釋心中之惑。”
又扔出聖茭,依舊是雙麵朝下,陰卦。
連扔了三次,依舊是大凶的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