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瀾之可不知道五皇子心裡的這些小九九,他正為即將要見到家人而緊張呢!
京都城門外百官站立兩旁,都在等著顧瀾之歸來,而顧家也是全員出動,都在城門外等著。
可他們是家眷,不能站在靠前的位置,所以隻能站在百官後麵。
大夫人懷裡抱著一個剛滿四歲的小女娃,身邊站著十歲的小少年,身後是三夫人顧書睿的娘,旁邊站著的就是顧書睿。
大夫人身邊的這兩個孩子,就是顧瀾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妹妹,顧瀾之不在的這四年,一直都是大夫人在照看著兩個孩子。
顧瀾之跟弟弟的年紀相差了十歲,顧瀾之上戰場的時候,顧景澄才六歲小屁孩兒一個,隻知道顧瀾之是自己的親哥哥,但你說跟顧瀾之有多麼深的感情,應該也不至於。
而他妹妹,剛剛四歲的小寶兒,對顧瀾之就更是沒有任何的印象了。
妹妹剛出生的時候,顧瀾之就隻抱了抱妹妹,就趕去了戰場。
對於顧瀾之所有的事兒都是大夫人跟小寶兒講的,對於顧瀾之所有的認知都是從大夫人的口裡聽到的。
至於為什麼都已經是四歲的女娃了還叫小寶兒,那是因為大夫人覺得,小寶兒雖然養在她的膝下,可畢竟不是她的親生孩子,即便她拿小寶兒當自己的親生女兒撫養,可終究是二弟家的孩子。
名字還是由顧瀾之這個兄長來取的好,所以孩子的名字就一直沒有取,一直小寶兒小寶兒這麼的叫著。
大夫人焦急的盼著顧瀾之馬上回來,那是因為她知道了顧瀾之身受重傷的消息。
自從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夫人就日夜懸心,盼著顧瀾之能馬上回來,京都裡那麼多的好大夫還有禦醫。
隻要顧瀾之能回來肯定就能治好了,也能好好的在家裡安安心心的養病。
而站在大夫人身後的三夫人跟顧書睿,心裡卻是擔心的、害怕的。
不管以前的顧瀾之有多麼好的脾氣,現在的顧瀾之那都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回來的,顧家的頂梁柱也就是顧瀾之了。
他們以後能有怎麼樣的生活,還不全看顧瀾之嘛!
即便顧三夫人是長輩,她也不敢真的跟顧瀾之對著來,說到底她現在是個寡婦,寄人籬下的在顧府討生活。
她讓顧書睿去勾引五皇子,也是覺得顧瀾之不能從戰場上回來,那婚約的事兒不還是要落在她兒子的身上嘛!
既然這樣,早點晚點兒又有什麼區彆。
可怎麼也沒有想到,顧瀾之都已經命懸一線了還能回到京都,這兩人這不就開始慌了嘛!
她跟大嫂的關係本就一般,大嫂又跟顧瀾之親厚,家裡連個能替她說句話的人都沒有。
要是顧瀾之真想將她們母子兩怎麼樣,也沒有人攔著顧瀾之了。
三夫人的娘家就是個莊戶人家,當初顧三叔是受人截殺,重傷之時被三夫人給撿回家的,為了人家姑娘的名聲,顧三叔這才娶了這位三夫人。
等跟著三叔回到顧家以後,這位三夫人見到了兩位嫂嫂就一直都很自卑。
大夫人、二夫人都是京中貴女,家裡都是在朝為官的,跟這位三夫人無論是長相還是氣質、為人處世那都不在同一個級彆。
可以說三夫人就是家裡最小心眼、市儈、粗鄙不堪的一個,她也一直都得不到顧老將軍跟顧老夫人的喜歡,好在兩位老人過世的早。
可即便是她在京都生活了這麼久,三夫人的眼界也不能同京都裡的這些女人相比。
都已經這麼大歲數了,京中各世家夫人聚會,也沒有人會喊上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