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李曆,字永和,乃揚州府人士,感謝兄台救命之恩”
李曆乘小船抵達楊三生所在的旗艦,感謝道。
不過,李曆在看到楊三生如此年輕時,心裡也不由的嘀咕。
“此人是哪家的公子,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規模的船隊?”
“李兄不必客氣,這海上遇匪豈有袖手旁觀之理,海上救助需要幫助之人乃是理所應當。”
楊三生客氣道,並觀察了此人一番,此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多歲,皮膚黝黑,顯然是長期在海上討生活的人,年紀輕輕卻擁有五艘海船,定是個有能力之人。
“咦?!”
聽到楊三生此話,李曆頓時耳目一新,新奇道
“兄台此言可謂是空前絕後,自我朝開海禁以來,李曆從未聽過此等言論,如若人人都如兄台這般豁達,這海麵上還有何盜匪敢如此猖獗!”
李曆說完,楊三生倒是愣了一下,原來他下意識說的話,沒想到在這李曆聽來卻是聞所未聞。
畢竟楊三生所說的關於海上救援的一些相關內容都是於1910年9月23日簽訂的《海上救助國際公約》裡麵所修訂的條約。
“哈哈哈,李兄太過客氣,吾楊雲生四海為家,能多結識一些朋友也是好的。”
楊三生隻得打了個哈哈,順帶介紹一下自己。
“原來是楊兄,失敬失敬”
隨後,兩人就開始攀談起來,畢竟他們加起來一共有十五艘船,實力算是不錯的,要是他單獨離開的話,說不準又會遇到海盜。
…………………
“楊兄此行是去揚州尋親的?!”
經過一番交談,楊三生把自己去揚州的目的告訴了李曆,頓時惹來李曆的驚呼。
如果楊三生說的是真話的話,那這楊三生可就不是什麼大家族的公子哥了。
並且這些船也意味著是楊三生依靠自己獨自打拚出來的,此等能力,又如此年輕,如何不讓人欽佩。
對於楊三生這種人,李曆肯定是要極力結交的,說不準今後此人就飛黃騰達了。
“敢問楊兄要去揚州府尋的親人貴姓,我李曆雖在揚州府隻是一介商人,但是這揚州城內之事,鄙人還是知之甚廣。”
李曆急忙說道。
看著李曆如此殷勤,楊三生思索了一會,考慮到這李曆是揚州人,對揚州城熟門熟路,他可以讓李曆帶著他進城,也省的進城過程中遇到什麼麻煩事。
“在下想要尋的親人姓陳,據我母親所言,陳家在揚州乃是米商。”
楊三生如是說道。
“姓陳,米商?”
李曆有些猶豫道
“揚州陳姓的米商共有十四家,不知楊兄說的是哪家?”
“十四家?這麼多?!”
聽到此話,楊三生有些驚奇,難道米商不算是大商人嗎?
看到楊三生一臉的驚訝,李曆頓時明了,於是開口說道
“揚州府的大商人,幾乎全是鹽商,這些鹽商與官府關係密切,甚至納栗入監,都去援例做太學生,沒有多少人會下海經商的,更沒多少人會去販米的。”
李曆從楊三生之前的話中聽到,楊三生的母親是在船隻外出經商時遭遇事故。
並從此與家族斷了聯係,然而,大商人的子弟幾乎不會下海經商,下海經商的大部分是小商人或大商人雇傭的船長和水手,因此,當他看見疑惑的楊三生時,才會這樣解釋道。
“隻是一個小家族麼?”
正說著,楊三生從懷中拿出了母親的玉佩喃喃道。
“咦!?”
看到楊三生突然拿出一塊玉佩,李曆頓時來了興趣,立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