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楊三生帶走的登州工匠和其家屬以及十八門紅夷大炮也讓孔、耿二人失去了攻城的武器。
就算此二人現在去投奔皇太極也沒法增強滿清(1636年‘後金’改為‘清’)的力量,最多就是多些士卒而已。
更何況,沒有占領登州的孔、耿二人失去了從水路逃跑的可能性,這兩人想帶著部隊從大明境內去到滿清的勢力範圍。
這途中可是凶險異常,能夠活著過去就算不錯了,更彆奢望能帶多少部隊去了。
當然,坑了耿仲明一把的楊三生可不會在乎這些人的死活,他隻知道,如今有了鑄炮的工匠,他需要趕忙在笨港內建設一座兵工廠和一座冶鐵場。
然而,返回笨港一周後的楊三生才發現他麵臨一個巨大的困難,那就是他所在的笨港周圍沒有鐵礦。
因為台灣鐵礦大致分布在台北,也就是基隆附近,笨港處於台中區域,有石油、天然氣、石礦、煙煤及地熱和溫泉等自然資源,就是沒有鐵礦。
關鍵是,楊三生如今也沒能力去開拓台北的基隆港,因為,台北的勢力範圍不屬於楊三生也不屬於鄭芝龍,而是屬於西班牙人。
不過由於西班牙人在台灣勢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楊三生和鄭芝龍在海上爭奪基隆港外的海域控製權。
不過也正是由於西班牙人在基隆立足,也算是間接的幫楊三生擋住了鄭芝龍的鋒芒。
最初楊三生他們從台灣東北部繞道笨港時,也差點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好在西班牙人認識他們選定的買辦楊琮,也就避免了雙方一場不必要的交戰。
更何況,西班牙人與荷蘭人相比較的話,西班牙人才算是真正的疥癬之疾。
西班牙人在基隆港修建了聖沙爾瓦多城(西班牙人於1626年(天啟六年)修建,即雞籠城),且駐軍有千餘人以及炮台,奪下並未得到開發完善的基隆港,得罪西班牙人,得不償失。(曆史上,1642年,西班牙國勢逐漸衰弱,荷蘭人發起進攻,派艦隊在淡水登陸,進圍西班牙堡壘,被圍多日後,西班牙人投降。)
如今才1632年,目前的雞籠城還沒開發好,倒不如繼續讓西班牙人在這裡免費幫楊三生打工,何樂而不為呢。
………………………………
在楊三生離開的這段時間內,他麾下的船隊與鄭芝龍的船隊共交手七次,每次交戰的規模,雙方均不超過三十艘戰船。
且七次交手當中,有三次都是位於台北附近,雖說基隆港的西班牙人勢弱,但是還是有可供貿易的資源。
這幾次交戰說明鄭芝龍依然有封鎖楊三生往北發展的意圖,且七次交手當中,楊三生的船隊輸了五場勝了兩場,共損失了七艘船隻和兩百餘水手,處於劣勢狀態。
但好在楊三生在笨港入海口處修建了大量的岸防炮台,鄭芝龍無法對笨港展開強攻。
如今,楊三生又在岸防炮台處增添了十八門紅夷大炮,共計二十八門紅夷大炮,再一次的鞏固了笨港的防禦。
此刻,楊三生才發現,他麵臨的困難越來越多了,首先是缺乏戰略物資。
在和鄭芝龍爭奪海權霸主地位的情況下,他無法展開正常海貿,就算有,也需要用武力扞衛,剩下的隻能依靠搶奪閩粵沿海的商船勉強維持。
雖說不傷這些商人的性命,但是掠奪了大量白銀和貨物的他,無法內部消化,就算出售給荷蘭人或西班牙人也隻是增加白銀而已,對他完全沒有什麼幫助,有錢沒處花,那這些錢還不如換成物資。
其次是教育問題,楊三生手下幾乎全是普通百姓,如今為了幫助孫元化教學,連他母親陳雅兒都需要幫忙。
誰讓他母親曾經讀過私塾,能識文斷字,從這就足以說明,笨港的教育程度幾乎為零。
且極度缺乏教育人才,隻是依靠孫元化的話,最少要花五年才能讓笨港內的居民擁有一定的教育基礎,更彆說培養什麼專業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