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目光紛紛看向青銅像的背後,隻上麵紅斑綠鏽全部脫落,隱隱約約看見上麵有五六行小篆銘文。
外國來的鑒定專家教授好評委們,還有教科文組織的成員,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人對上麵的銘文一個也不認識,除非那些對華夏國曆史有很深研究,對秦朝時期的文字有很深的了解,才可能勉強認識上麵的銘文。
不懂的人就像看天書一樣,想要讀懂這些銘文的含義,實在太困難了。
卡多納作為教科文組織總乾事,這次世界遺產大會的主席,他還是有一定水平的,應該對華夏國的古文字頗有研究,卡多納用手指著上麵的銘文,一個一個字的念道:“皇、帝、二、二十六、年,初、初兼、天、下,以為、郡郡縣,正、正法、律,同、同度量。
沒錯這正是秦朝時候的小篆體。”
“陳部長,根據我的了解,秦朝宰相李斯篆刻的小篆銘文是在青銅像的胸前,並非背後。
很明顯,這個曆史資料上的描述,完全不相符。”詹姆斯說的道。
“詹姆斯先生,既然你對銅人那麼了解,應該知道關於銘文的位置,史料中也有兩種說法:一是“其胸前銘”;一是“銘其後”。
你卻歪曲事實,說青銅像上的銘文隻刻在胸前,故意把青銅像背也刻有銘文的事實真相掩蓋了,你的居心何在?
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目的?”陳勇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說到最後幾乎是吼出來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詹姆斯,想看看他怎麼回答陳勇的問題。
此時的詹姆斯在眾目睽睽之下,臉色變得紅一陣白一陣,身體在微微顫抖,額頭的冷汗直冒,嘴巴哆嗦了半天就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原本他就想從細節上的知識讓陳勇難堪,或者讓陳勇找不到反駁的證據和資料,這就可以讓陳勇輸掉了這一項鬥寶比賽。
但是他沒有想到,陳勇對這尊青銅像曆史文化了解得這麼透徹。
他所提出的質疑,陳勇都一一作出了詳細有理有據的解答,讓他無從反駁。
“陳部長,史料上記載的銅人身上篆刻的銘文位置說法不一,有說篆刻在前胸的,有的說篆刻在背後的,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概論。
我也曾經了解過12銅人身上的銘文究竟刻在什麼地方?
在《關中記》和《博物誌》兩本書中,了解到,銘文不是刻在金人背後,而是刻在金人胸前。
也就是說,這尊青銅像同樣還存在著很大的疑問。”奧德萊提出質疑道。
“奧德萊先生,《關中記》和《博物誌》是有提到銅人身上篆刻的銘文在胸前。
《關中記》隻是西晉時期潘嶽創作的文言文,也就是一種書麵形式的文章,並不是實質性的記載曆史的資料。
《博物誌》也是西晉時期博物學家張華著作的誌怪小說集。
小說隻是一種藝術形式,它通過文字構建起生動的故事,作者運用文學技巧如人物刻畫、情節鋪陳和對話設計來吸引讀者,並帶給他們思考和啟示,也同樣不可以當做曆史資料。
但是,根據《史記索隱》《三輔黃圖校注》《長安誌》《三輔舊事》《漢書·王莽傳下》這五本古中記載,十二銅人正背皆有銘文。
這些年來我們故宮博物院也對十二銅人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最後作出結論十二銅人胸前背後都有銘文。
這個結論絕對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許老,你作為華夏國文物總局的特彆顧問,這件事情你應該非常清楚吧?
好像這個調查結果也是你拍板的,這個不會錯吧?”陳勇說著說著,就把目光看向了許達。
眾人的目光也紛紛看向許達。
許達緩緩的抬起頭來,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關於秦朝12銅人的曆史資料,我們華夏國文物總局確實派文物工作者認真詳細的了解過。
其中對12銅人的銘文刻在胸前或者背後,都做了詳細的調查,經過多方取證,翻頁了眾多曆史資料,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正和背都有銘文。”
“可是這尊青銅像隻在背後看到了銘文,為什麼胸前卻看不到?
這又是怎麼回事?
陳部長,你先給我們解釋解釋。”奧德萊高聲喊道。
這尊青銅像有好幾十噸重,想要隨意翻動一下,那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好在陳勇早有準備,在青銅像裝的時候,青銅像是側臥著的,頭朝上,左手邊是青銅象的背部,右手邊是青銅像的正麵。
所以隻要把箱子全部拆開,就可以把青銅像的背部和正麵看得清清楚楚。
陳勇慢悠悠的邁步來到青銅像的正前方,用手指著青銅像布滿著紅斑綠鏽的胸前說道:“不過胸前的銘文是刻在薄薄的一層銅片上。
經過2000多年的曆史變遷,有在搬運過程中曾經受到嚴重的摩擦,還有推進黃河水裡受到水流的衝擊等種種原因,損毀嚴重,恐怕很多字體已經看不清,甚至有些已經看不見了。”
陳勇早就通過感知查看鏽跡下麵的情況。
聽完陳勇的講述,眾人都紛紛看向陳勇所指的地方,卻看見青銅像胸前一片都是鏽跡斑斑,一個字體也沒看見。
陳勇這次沒有用手去觸摸青銅像,而是對著青銅像胸前吹了一口氣。
開始眾人以為陳勇是在做前奏工作,調理好氣息。
可是下一秒,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隻見青銅像的胸前突然揚起滿天灰塵,眾人看見趕緊捂住鼻子,生怕把灰塵吸入到鼻孔裡麵。
有很多人快速的往後退了幾步,本來圍觀的人就夠多,一下子就引發了不小的混亂。
可是當灰塵散去以後,隻見青銅像胸前的一大片紅斑綠鏽全都不見了,呈現在眾人麵前的,是一大片好像剛剛考古工作者清理過的,連一點有害的鏽跡都看不見,雖然看起來依然是斑斑點點,但這些恰恰就是歲月沉澱留下來最好的曆史見證。
上麵的小篆字體雖然有好大一部分已經磨損的十分嚴重,甚至有好地方那一層薄薄的銅片已經磨損或者腐蝕掉了,字跡就自然不見了。
但是大部分字體仔細辨認,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