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和多目金龍暢通無阻的進入到基地最上一層以辦公室主的地方。
這一層一個人影也看不見,早已經人去樓空,全部都躲進了最後一層武器庫裡。
通往地下的電梯在一個非常隱蔽的石壁裡,做了很多掩飾的設施,如果不是有多目金帶路,就算有感知也很難找到電梯的位置。
可是電梯沒有電,已經被人斷電了。
想從電梯下去已經不可能了。
陳勇問多目金龍還有沒有其他下去的通道,多目金龍搖頭說道:“我隻知道有這條電梯,沒有發現其他道道。”
陳勇想了想,用龍鱗匕首插入不鏽鋼門,這一次龍鱗匕首不用什麼力氣像插入豆腐塊一樣,用龍鱗匕首隨便攪動兩下,不用吹灰之力,不鏽鋼門就被挖出一個大洞。
隨後陳勇通過感知看清電梯井道裡麵的情況,電梯電梯轎廂在最底下,然後帶著多目金龍毫不猶豫的從電梯井道跳了下去。
幾個起落之間,陳勇穩穩當當的站在電梯轎廂頂部,多目金龍也飛了下來,站在陳勇的肩膀上。
陳勇從電梯轎廂頂部跳到一個鐵架上,沿著鐵架走進了電梯機房裡。
陳勇乾脆順手把機房裡所有設施全部毀掉,免得等一會有人從電梯裡逃走。
機房裡有一扇不鏽鋼門通往基地。
不鏽鋼門也被鎖死,不過這難不倒陳勇,他掏出龍鱗匕首,三下五除二就把不鏽鋼門砍成稀巴爛。
從機房出來後,麵前一片漆黑,幾秒鐘過後,陳勇的眼睛已經適應了環境,眼前的一切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當陳勇看清眼前的一切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雙手用力揉了揉雙眼,當再次看清的時候,知道多目金龍沒有欺騙自己。
隻見眼前是個超大的空間,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物資,各種大大小小的儀器,幾十個個大小不一,像蒙古包一樣的建築物,還有很多說不出名堂來的設施和建築物。
多目金龍說的沒錯,這個地方應該就是研發核武器實驗的地方。
這簡直就是把整個核實驗基地搬到地下來進行研究,虧的日本人想得出來,也做得出來,這得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完成的試驗。
陳勇記得1971年2月11日,63國在華盛頓、倫敦和莫斯科舉行的儀式中簽訂《禁止在海底試驗核武器條約》,即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條約。
這個條約是在1970年12月7日第2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條約從1972年5月18日生效。
禁止在海底和洋底及其下麵設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是由是由聯合國發起的,美國、前蘇聯、英國等22個國家首先簽字承認的,目前已經有84個國家參加的軍事條約。
條約規定禁止在海岸線12海裡以外的公海海底中放置、試驗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允許簽字國監督任何其他簽字國在海岸線12海裡以外的海底“活動”。
條約在1972年5月18日起正式生效。
為了防止產生國際衝突,保證無核化地區不存在核武器,已經簽定了三個國際條約:《南極條約》、《外層空間條約》和《拉丁美洲無核化條約》。這個條約是對其他三個條約的擴展和補充。
20世紀60年代,學技術的發展和對海底擴大未開發資源的日益增長的興趣容易導致國際爭端,尤其是對利用洋底作為軍事設施使用的場所,包括放置核武器,引起人們的擔心。而當時又缺乏清晰的法律和規定。
條約的內容,承認人類在為和平目的探索和使用海床洋底的進展方麵具有共同利益,
考慮到防止在海床洋底進行核武器競賽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增強國家間的友好關係,
深信本條約是朝向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排除軍備競賽的一個步驟。
日本內國政府這是在違反《禁止在海底試驗核武器條約》這個條約,目的顯而易見,稱霸世界的野心一直不死,為完成稱霸世界的野心,一直在秘密準備著,等待時機成熟的那一天。
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日本是準核國家,因為日本擁有大量核電站並且擁有大量的鈾,而日本已經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術,至於製造核武器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眾所周知日本是二戰期間唯一遭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日本在戰爭期間也積極地進行了原子彈的研發。
明治維新之後,為了在物理科學領域追趕國際一流強國,日本派出了大量留學生趕赴歐美各國學習。
日本此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養出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物理學家,比較著名的有長岡半太郎、菊池正士、荒勝文策和仁科芳雄等人。
1945年11月24日,根據美國陸軍部和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美軍將收繳的理化學研究所、京都大學等機構的回旋加速器全部銷毀,然後將殘骸扔進了東京灣。
伴隨著泛起的水花,日本戰時核武器研究項目的痕跡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殆儘,但是其引發的餘波卻長久地在日本政界、軍界以及科技界的心頭蕩漾、揮之不去。
在冷戰期間,有不少日本政客試圖用各種手段讓日本擁有核武器,他們對核武器的覬覦,最終也和曾經的日本軍部一樣,最終被曆史證明不過是一場春秋大夢。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日本會把核實驗基地建在海外,放在印度尼西亞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上。
陳勇猜測,日本把核實基地放在這裡有很多因素,一是為了避開在美國軍方的監視。
二是避開聯合國條款條約。
三是為了掩人耳目。
四是為了逃避責任,受到各方的譴責。
就算這個基地被人發現,可以毫不猶豫的毀掉一切,推卸責任,這就是日本把核實驗基地建在這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