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參加了海州書院的成立儀式,旋即又視察了相應的教學和生活設施。
一行人在海州書院吃過午飯後,就告辭準備返回海州城。
張雲川現在可是大忙人。
他下午時候還得去軍武學院視察。
這軍武學堂在臥牛山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這一次則是升格為了軍武學院。
當時為了避免上邊猜忌和其他因素的影響。
所以軍武學堂隻是在他們內部很少人知曉。
第一批招募的學員僅僅是從當時軍中抽調的一批骨乾軍官,人數不足二十。
教學也沒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幾乎是張雲川想到什麼就教什麼。
現在他們有了一個穩固的地盤,所以張雲川決定在軍武學堂的基礎上,成立軍武學院。
倘若說海州學院的目的是培養一些清正廉潔,有理想有抱負的父母官的話。
那軍武學院培養的目的則是培養一批忠誠可靠,又才能出眾的基層、中層和高層軍官。
一行人吃飽喝足,有說有笑的策馬返回海州。
張雲川和知州王淩雲騎馬並肩而行,走在隊伍的最前邊。
“老王,軍情司和陳州那邊已經傳來了消息。”
張雲川邊走邊說道“聽說複州現在在靠近臨川府的邊界地區,集結了大約十餘萬人。”
“節度府派人去試圖和談,聽說複州張口就要索賠兩千萬兩白銀,所以和談失敗了。”
“複州正在大規模的運輸糧秣、軍械到前線,大戰一觸即發呀。”
王淩雲也麵露擔憂的說“是啊,複州集結這麼多的兵馬,駐防臨川府的黎大都督的巡防軍不一定能擋得住。”
張雲川有些不爽的說“看來咱們的警告對複州那邊沒有起到作用。”
“這複州是鐵了心的要鯨吞咱們東南節度府啊。”
王淩雲想了想道“都督大人,要不讓曹參將率部進入臨川府,表明一下咱們左騎軍的態度?”
“給複州那邊施加一點壓力。”
張雲川搖了搖頭說“曹順手底下的火字營雖然有八千人,可實際上能打的就六千人,另外的兩千都是一些輜重兵而已。”
“他們這點兵馬駐防陳州尚且兵力不足。”
“一旦抽調他們去臨川府,那陳州勢必空虛。”
張雲川沉吟後道“我想從海州抽調兩營兵馬過去,以防萬一。”
“萬一臨川府失守,那咱們的陳州可就首當其衝了。”
“調兩營兵馬過去,可以增強陳州的防禦力量。”
王淩雲覺得這個法子不錯。
他們海州現在兵馬眾多,又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周邊也沒軍隊對他們產生威脅。
所以現在調集兩營兵馬去陳州,他們海州也不會出現什麼亂子。
張雲川征詢王淩雲的意見“你覺得我們應該調那兩營兵馬去為妥呢?”
王淩雲現在雖然是海州知州,可他還是兼任著左騎軍的幕僚總長。
與此同時,他也是新成立的軍機閣的成員之一。
很多時候,張雲川在做決定的時候,都是想聽一聽下邊的意見。
以儘可能的避免自己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複州那邊有不少的騎兵,我們在陳州沒有騎兵,一旦對陣,很吃虧。”
王淩雲說“我看可以調小浩的驍騎營去陳州。”
“另外的話,丁峰的土字營原就是陳州左騎軍整編而來,本鄉本土的,對當地熟悉。”
“不如抽調他們回去,協防陳州。”
張雲川聽了王淩雲的建議後,大腦飛速地轉動,思索著可行性。
“那好,就按照你說的辦。”
張雲川道“他們兩營兵馬去陳州後,統一歸參將曹順節製。”
“我看行。”
張雲川旋即轉頭,對跟在自己身邊的一名書吏吩咐。
“取筆墨紙硯來!”
“是!”
書吏當即從背著的包裹裡取出了筆墨紙硯。
張雲川他們翻身下馬,就地寫了命令,蓋了印章。
“傳令,黃浩和丁峰的兩營兵馬,立即結束操練,準備乾糧等行軍物資。”
“兩日後,開拔去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