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瞻嗖一下,跳到禦床之前,攔在了上前要挪走禦床的韓績身前,厲聲嗬斥道,
“帝坐上應星宿,敢動著當斬。”
韓績往後退了兩步,躲在一邊,有些功勞是不能隨便搶的。
這一嗓子,可把司馬睿喊高興了——
看來,這一步之遙,是越來越近了。
文臣武將的心,也歸攏的差不多了。
當然了,按照慣例,
還是要,南邊讓五次,西邊推四回,
是這天下蒼生害苦了朕,
才能不情不願的坐上去。
司馬睿自然也不能免俗,走到左邊的第一支床,坐了上去,說道,
“孤心已定,當虛位已待皇帝,孤自今日起,就坐在這裡,與諸卿平起平坐,共保社稷,早日攻破平陽,迎回皇帝。”
晉王說完這話,豎起耳朵,等著群臣繼續勸進,結果群臣都鴉雀無聲。
晉王轉身看向群臣,看到群臣的目光都盯著王導,而王導哪——
正翻看著葛洪的大作《抱樸子》。
“咳咳,茂弘,茂弘?”
王導從專注中抽離回來,說道,
“大王,有什麼事情詢問臣?”
晉王總不好說——
你快來勸勸朕,
朕實在不想當那個皇帝,
但要是你使勁勸、拚命的勸,
朕還是會給你這個麵子,
勉為其難的坐上去的。
晉王隻能順著那本《抱樸子》往下說,
“茂弘,朕看了這本《抱樸子》,這葛洪是有大才,不如招到殿上一見,彆讓賢才受了委屈。”
王導點了點頭,說道,
“臣剛剛拜讀了,之前臣還以為,葛洪就是一個會煉丹的道士,看到這《抱樸子》才知道,此子身負大才。尤其是這一段,指出了九品官人法的痹症,一語中的哪。”
說著,王導就當眾誦讀起《抱樸子·外篇十五·審舉》,
“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彆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王導才剛剛讀完,下麵的群臣已經開啟了激憤模式,一個個紛紛出班,怒罵葛洪是妖人,這《抱樸子》自然也就是妖言。
王導不經意的把《抱樸子》丟到了殿上,又不小心的踩了一腳,說道,
“士光,你看,這說得多好,寒門素來清白,但中正定品的時候,卻把他們說得汙濁不堪。但那些高第名門的子弟,膽小的像雞一樣,卻定品成了世之良將。這寫得多深刻,不該你們這些大小中正好好反省嗎?”
王導這句話,就像火星子丟到一堆乾柴上一樣,騰一下就燃起了衝天大火。
這幾句話,無疑罵了滿堂公卿,畢竟大家雖然平時鬥成狗,但都是高第名門。
而《抱樸子》這幾句話,正好攻擊到了他們的痛點——
選材不看才,而是看門第。
陸曄現在雖然沒有當年那樣呼風喚雨了,但也還是揚州的大中正,這選材用人的事情,正是他的本職。
陸曄聽到王導這話後,知道自己今天必須說點什麼了,就站起來說道,
“諸位同僚,都先彆罵娘,葛洪狂悖小人,不值當各位君子動怒。如今世道喪亂,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哪裡有心有力為政為將,實在不是中正不想選寒門,是寒門都躲到了山裡。”
陸曄這麼一站出來,群臣的情緒平複了一些,但還是有聲音喊著要治罪葛洪。
陸曄繼續說道,
“諸位、諸位,聖人教化,要以理服人,總不能這葛洪有些臆想,就因言獲罪吧?”
荀崧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士光,那你說怎麼辦?要是讓這廝再胡說下去,我等的清白,不都被他毀了?”
陸曄想了想,說道,
“不如這樣如何,自永嘉之亂以來,學校廢弛,教化不及鄉裡,孝廉秀才都免了策試一關。現在大王重立宗廟,江南安寧,可以把秀才的策試先恢複過來。”
晉王聽後,率先表態,說道,
“士光這個辦法極好,既然要廣開言路,吸納賢才,就不能這也不讓說,那也不讓提,孤看逸少那小子,提得這第一份奏疏就很好嘛。”
晉王伸出手,宦官把王羲之那份奏疏放到了他手上,晉王展開來念道,
“名寒之爭,雖在門第,實為教化。名門有經書典籍藏於室,可使子弟共讀。若開名門之室,聚百家之典籍於庠序,邀天下士人共讀共鑒,則寒門也可出高才良臣,名門亦可去浮華之輩。”
晉王讀完這一段後,又看向王導,問道,
“茂弘,你實話實說,這裡麵,有幾成是出自你的手筆?”
王導總算了笑了笑,說道,
“一點都沒有,這個逸少啊,我把他舉薦上來,他一上來就要拆我的台。”
晉王繼續追問,說道,
“那你怎麼看這份奏疏,和這《抱樸子》?”
王導不慌不忙的說道,
“臣覺得可以先試試,讓這一批名門寒門的秀才,都一起來尚書台參加策試。近些年入仕的郎官,也一起去策試一番,這樣才算公平,逸少,你也要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晉王點了點頭,這個答複已經是給了他很大麵子,畢竟他就那麼點實力。
“茂弘,那你看,近些年,應該定幾年為好?”
王導一下子就把鍋甩給了
“這是尚書台的事情,大王應該問刁仆射。”
晉王碰了軟釘子,隻能又問尚書左仆射刁協,
“玄亮,你看茂弘這辦法怎麼樣?”
正在神遊天際的刁協沒想到,這個瓜又啪嚓砸他的腦袋上了,自己平日裡這個暴脾氣可是沒少得罪王家——
之前,王悅就把他關到王家地牢敲詐了他一大筆錢。
現在王導又把這個既得罪人,又敗壞名聲的燙手事丟給自己——
這事要是乾好了,把高門的選上來了,那就是官官相護,自己這點耿直的名聲,也就算完蛋了。
反過來哪?
要是辦砸了,把那些浮華清談的高門子弟刷下去了,讓那些踏實務實的寒門子弟選上來,那就更麻煩了——
要知道,這不管是舉孝廉還是選秀才,都是有反坐的,
要是那些選上來的秀才不合格,是要連累舉薦他們的人——
不用猜也知道,能舉薦秀才的,不是刺史就是太守,沒一個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