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複國_風流大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風流大宋 > 第280章 複國

第280章 複國(1 / 2)

卷七製海

江麵水軍飛海鶻,帳前羽箭射天狼。

——宋·陸遊《將至金陵先寄獻劉留守》

第280章複國

渤海國是自唐朝開始在東北地區所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國家,如今整個遼國的女真部落、東京道區域、甚至中京道的部分區域,還有今天高麗王國的北部地區,都曾是其疆域。

渤海國國民的成份非常複雜,以靺鞨人為主,高句麗人【注非高麗人】次之,並夾雜有少量的漢人、契丹人等。

遼國興起後,耶律阿保機親自東征並滅了渤海國。

渤海國滅亡後,其遺民不願接受契丹統治,不斷地進行了多次的起義抗爭,並先後建立過定安國、興遼國等政權。不過,大多數都是因為臨時起意、準備不足,同時也缺乏盟友支援等戰略手段,最終都被遼國鎮壓下去了。

渤海遺民的起義,直接對於高麗與大宋的外交策略與具體應對手段都提出了明確的考驗。

首先是高麗國,此時高麗國又稱王氏高麗,是在後唐時期,後高句麗的大將王建被擁立為王,很快合並了新羅、百濟,實現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古代朝鮮曾經叫過很多的名字,而王建最終用了高麗為國名,其實就是想把自己與中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政權建立聯係。所以,在高麗成宗時期的大臣徐熙就曾表示“我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其實它們之間沒有一絲一毫的承續關係,這些隻不過是王氏高麗想借此圖謀目前尚在大遼手中的那些土地。

當然,王氏高麗的實力實在有限,在被遼國入侵之後,隻得從大宋的藩屬國改成遼國的藩屬,進而獲得了遼國賞賜予他們的鴨綠江以東南的地區。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高麗就放棄了對於遼國土地的野心。這從王建還曾接納過被遼國滅亡的渤海國世子大光顯一事中就可體會得出。

之後高麗與大遼因事交惡,爆發過兩次大戰,遼軍先勝後敗,大軍在打下了高麗首府開京之後,依然隻能選擇撤軍基本退回了鴨綠江北岸,但是卻保持據守了南岸的保州一個地方以作威懾。

所以,眼下的這支渤海遺民義軍雖然是在靠近渤海內海的複州起義,但是卻選擇了向東一直打到穆州和在鴨綠江東岸的保州後,才正式建立根據點,也是深有考慮的。

一方麵,保州曾經算是高麗國的舊地,實在不行時,還可以考慮將保州獻出而獲得來自於高麗國的庇護。另一方麵,保州可以依據鴨綠江為屏障,而加強防禦來自遼國軍隊的攻擊。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高麗國願不願接這個燙手雞蛋了。

而高麗也是因為之前對遼戰爭的勝利後,選擇了既保留對遼的藩屬關係以外,又恢複了對宋的稱臣邦交。所以,目前正在執政的王熙,是舍不得渤海遺民送過來的這塊肥肉,當然他也擔心單獨對付不了遼人極有可能的報複,從而決定以大宋藩屬的名義,把皮球踢了過來。

所以,大宋將如何對待渤海國的重新複國舉動呢?

應該說,“恐遼”是大宋君臣的集體下意識,但是“仇遼”及企圖收回幽雲十六州的執念,更是大宋曆代君臣所始終不願丟棄的想法。

如今大遼的後院起火,這樣一個既可直接削弱遼國的實力、又可為自己圖謀收複幽雲等地創造條件的機會,怎麼能夠白白放棄呢?

又何況是今天正是躊躇滿誌、雄心萬丈的一代新興雄主趙煦呢?

“諸卿說說呢?”

“渤海國乃唐之藩國,同屬我華夏之邦。隻是惜被滅於遼人之手,實則等同於我幽雲之地!”章惇向來是對外邦交的強硬派代表,此時西夏已伏、青唐又在手,而他關注於北方的凶惡對手已久,對於渤海國這張有可能用得著的牌也是非常熟悉,立刻出言對其下了定義,“其遺民複國,於情於理,我大宋都須施以援手。”

眼看著章惇率先出言占據了道德與大義的高地,曾布卻也毫不示弱,出言相譏“幽雲十六州可是更在眼前的地方,這麼些年了,也沒聽到章相有過收複的出兵規劃。”

“出兵伐遼,那是明啟兵端;援助渤海,此乃暗度陳倉,這兩者能夠混為一談嗎?”章惇揮袖斥之。

“陛下。”曾布卻是轉身對著趙煦說道,“遼人蠻橫,難以尋常道理相言。昔日有澶淵之盟製約,兩朝尚可相安無事,但若今日為了一個不知道明天還是否會存在下去的渤海藩國,就兵行險招,卷入其中,將得不償失!老臣並不反對邦交支援,隻是疑心這個‘渤海國’之真偽強弱,莫不要到時候,這些人轉瞬之間灰飛煙滅,而我朝卻是引火燒身,引來遼人南下的理由。老臣屬意須謹慎以對,先坐觀其變,再作決策。”

“曾樞密看似老成之辭,實則謬之大矣!”最近經常與曾布相和應的蔡卞在此事之上,卻是站到了章惇的一邊,“遼人覷我中國之心始未亡也。渤海人複國何須知其真假,但有內亂便是機會。此事隻須小心應對,巧作安排,隻要遼人尋不得我的確切證據,又能奈我幾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而那邊的許將、黃履等人,也皆是認為,渤海複國之聲,必須要給予回應,否則大宋在外的地位與名聲必將不保,隻是回應之後,是直接出兵相援、還是經濟援助?是直接自己上場、還是另托他人假手?這些問題倒是可以再議的。

見眾人都是如此之說,這曾布倒也不以為然“臣隻是提請陛下謹慎對待,並非執意反對!”

“對了,渤海國的使者,怎麼不是從登州【注今山東省蓬萊縣】上岸?反倒是從滄州過來的?”趙煦此時才關注到了送使者與信件來的地方。

因為,登州地處山東半島最北端,之前一直就是高麗、倭國派遣使者朝貢大宋時的主要登岸口。

同知樞密院事的林希倒是知道些內情,解釋說“這渤海遺民,無大船可越海,乃是從遼東至西岸,乘小舟經內海嘗試,被滄州水軍巡視時發現帶回。”

“哦,這滄州的秦卿如今已經建得水軍了?”趙煦對此思考了一番後開口道,“諸卿的意見都說了,朕亦認可對於渤海國之求援,不可不應,但也不宜全應。既然這次使者瞎打誤撞,先行聯係的正是滄州,那麼,索性就將此事交給滄州一地出麵處理如何?”

眾人先是被趙煦的這一個提議給愣住了。

不過,對於外交之事,交由邊境之州官先行應對,也不是沒有先例的,這在西北與西夏的多年鬥爭中就會經常使用。



最新小说: 洗儘鉛華 安裝了綠色淨化插件怎麼通關無限遊戲 戰先生的糊咖女友是修真大佬 鼎通古今無傷過荒年,太子你矜持! 亮劍:我就這麼成了李雲龍上司? 高武:係統兜底,堅持就能無敵! 末世重生,見識到不一樣的末世 傅先生,你失寵了 靈霄仙尊 逍遙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