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鄉村振興的基本方針,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多下苦功。
這仰仗於青山鎮領導班子的團結,也需要基層乾部為此付出辛苦。
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台機器,那基層乾部就是一顆顆螺絲釘。
平時或許並不起眼,關鍵時刻,卻依賴於他們的艱苦奮鬥。
政策上,其實早在零四年,上麵就出台了各種有利於農戶的補助。
但那個時期信息不發達,地方上宣傳不到位,加上某些基層乾部的不作為,甚至是亂作為。
久而久之,農民根本就不知道種地還有補助,即便是知道了,也沒人教他們,幫他們該怎麼樣去爭取,本該屬於他們的‘福利’。
隨著歲月變遷,滄海桑田,很多地方種地,就漸漸成了糊口,連養家都談不上。
而近幾年的鄉村振興是大勢所趨,從某種角度來說,沒人敢在這上麵動手腳。
農藥也好,肥料也罷。
該補貼給農民的東西,目前上麵可都在盯著呢。
至於耕地補貼、糧種,以及其他各方麵的政策補貼,也在逐步完善和落實。
黃石村三社,當地七八戶人家,都住在山裡。
此地大部分居民都姓林,是典型的南方宗族氏集體。
林有財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在生產隊時期,當地人的思想是‘多生兒子好養老’,後來沒少被計劃生育折騰。
公社取消後,老兩口分了田地,靠著自己的雙手養活了一大家子,但也僅此而已。
經濟時代發展後,子女不事農業生產,也知道農業生產隻能填飽肚子。
於是,他們成了所謂的‘外來務工人員’,從走出大山到進入城市,留下自己的下一代,開始幫彆人添磚加瓦。
到今年為止,林有財老兩口還在幫子女帶娃。
孫子一輩大的已經上中學,小的還流著鼻涕在田野裡捉蝴蝶。
他們這代人苦了一輩子,到現在還是窮。
但說起當前的生活現狀,老一輩的人頂多是陳述事實,卻少有埋怨和叫苦,也有可能是完全看透和適應了。
人總要適應社會,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城裡啊,也去過嘛。”
“大孫子放暑假,帶他去找爸媽。”
“兒子在城裡買好煙給我抽嘞,可我不習慣。”
“還是農村好,農村有什麼不好的?”
“有山有地,有自己的莊稼。”
“還有牛,今年還養了兩個豬,到過年起碼有個三百斤,孩子們過年回來就殺了吃肉。”
徐朝陽初見林有財,他就坐在自家的長條凳上,赤裸上身,抽著旱煙。
老人有著汗水和烈日釀造的古銅色皮膚,渾身精瘦又有力,一張堅毅的臉上,滿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盼著過年,盼著遊子歸家。
盼下一代長大成人,和他們曾經一樣,用雙手建設自己的家鄉。
徐朝陽和孫有福聽著對方絮絮叨叨,雖然工作是為了工作,不談理想與否,立場如何。
但總歸,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自己的工作,是有那麼些實際意義的,而不單純隻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說起今年鎮裡幫扶農民,改種茶和辣椒。
孫有財在地上磕了磕手裡的煙槍,那笑容發自肺腑。
“我聽生產隊長說了,這是好事情。”
“農民做彆的不行,種地可還是比你們這些娃娃要強多了。”
“國家有補助,發糧種、肥料、農藥,每畝地還給補貼嘞。”
“東西種出來了,鎮上還幫忙安排人來收,好事嘛,好事。”
他一連說了三個‘好事’,顯然是很開心,也很支持上麵的工作。
徐朝陽和孫有福對視一眼,其實兩人心裡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