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是現在的大漢,就是三百多年後的晉朝時期,醫療水平仍然沒有多大起色。
晉武帝司馬炎一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有八個夭折,剛生下來就沒了。還有八個是早夭,沒等成年就沒了。
也就是說,皇帝的兒子都有百分之六十的概率活不到成年。
這時候的太醫水平確實有限,怪不得劉徹想要讓他們也跟著學。
“陛下,是我考慮的欠妥,隻考慮了將士們學會之後回到家鄉,可以讓醫術擴散出去。”
劉徹搖頭道“你在後世生活了二十多年,很多時候難免用後世的角度看待問題,這都很正常。”
“不過你這個教授將士們醫術的提議也很不錯,大漢的百姓也都需要這些醫術。”
劉徹惋惜道“可惜大漢國力有限,還是先從太醫令開始吧。”
以大漢如今的狀況,取舍非常簡單,劉徹可以理所當然先提升太醫令的水平來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
滿朝文武,就連汲黯也不可能站出來反對,天地君親師,君在所有人之前。
孟子“民貴君輕”的觀念不可能被滿朝文武所接受,劉徹自己更不可能接受。
一千多年後,孟子還因為“民貴君輕”的觀點被朱元璋遷出了文廟,就算後來恢複回來,還是把這個觀點從官方的孟子文集中刪除掉了。
陸鳴也不會很傻很天真的認為,劉徹會把最好的醫療資源優先給普通百姓,他自己都做不到。
衛青提議道“陛下,臣建議將傳授醫術作為軍功獎勵的一部分,不能像識字一樣普及。”
作為一名統帥,衛青更關注將士們的作戰能力。
醫術明顯是一件更加消耗時間的技能,要是將士們全都跑來學醫術,耽誤了訓練和打仗,以後上了戰場是要吃苦頭的。
把他作為軍功獎勵的一部分,既可以限製學習的人數,不影響軍隊的作戰水平,還可以激勵將士們更加努力的作戰。
在這個學問難求的時代,任何知識都是珍貴的,設定一些門檻才是正常的。
劉徹深以為然,他的大將軍考慮事情就是周到,消滅匈奴才是這些將士最大的使命。
“陸鳴啊,先從朝廷的太醫令開始吧,等他們學會之後再去教給彆的人,也能減少你的負擔。”
“你想好想要什麼賞賜,這是惠及百官和天下百姓的事情,功勞極大。”
劉徹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賞賜給的足,有功的人不會白乾。
還沒開始見到好處,不知道陸鳴究竟還記得多少書上的內容,就已經定性為功勞極大。
劉徹就是要用這樣的姿態告訴天下人,有錢,大方,速來!
至於陸鳴還能記得多少書上的內容,劉徹並不擔心。
既然陸鳴敢說出來,他就相信一定會起到很大作用,這份底氣是這幾個月以來,陸鳴用自己的優秀表現給他的。
劉徹自己就是一個記憶力非常好的人,也曾見識過幾位博聞強識的臣子,比如桑弘羊就可以記住全國上下大量的財政數據。
十幾年的數據都在他的腦子裡,需要時隨時可以脫口而出。
陸鳴在他眼中也是一個這樣的人。
“陛下,我這就回去把書中的內容寫出來,太醫令們自己看書自學就好,我不懂醫術的。”
陸鳴還是很有數的,這些太醫令們水平再差也是有基礎的人,學習起來事半功倍,不需要他一個外行來指導。
除了某些現代才有的概念需要他解釋一下,其他的根本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