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冤不冤?
除了自然科學外,這類人文政治類的問題似乎都可以有很多種角度和答案。
想喊冤總能找到喊冤的理由,但不是每一種理由都足夠充分。
“依你看來,朕該不該殺他全家。”
陸鳴沉吟片刻,“陛下,我們那時候沒有殺人全家這種處罰,不太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但是我也曾學習過,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不能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必須把曆史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曆史條件下來進行評價,決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
“所以,陛下按照法令殺他全家也沒什麼問題,不殺他的話其他官員怎麼看,何況陛下還等了一年時間去確定他有沒有真的投降。”
按照曆史記載,李陵也確實夠倒黴的,五千步兵遇到了匈奴單於三萬主力,激戰數日後以五千精銳打的匈奴人心生退意,
結果部下有叛徒告訴匈奴人李陵沒有箭矢和糧食了,匈奴人這才打定主意繼續猛攻。
要是沒這個叛徒,李陵很可能就帶著部隊回來了。
“換做是你的話,殺不殺。”
“殺。”陸鳴沒有猶豫。
李陵自己想立功,皇帝已經告訴他沒有騎兵分配給他了,還是想要率領五千步兵直搗黃龍,自己選的路結果自己投降了,解釋再多也沒用。
“可惜了那五千精銳,隻剩下四百多人。”劉徹有點心疼那些精銳,都是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結果遭逢大敗。
“爭議在哪裡,是認為朕不該殺李陵全家,還是認為李陵投降是迫不得已,不應該被治罪。”
“以司馬遷為代表的人認為,李陵孤軍深入,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能打出如此戰績已經很不容易,他之所以投降是為了找機會返回大漢。”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史官鮮克知兵。”劉徹直接笑了出來,“朕怎麼處置司馬遷的?”
劉徹很清楚,以自己的脾氣,絕對不會放過司馬遷的,但是根據《史記》的存在,自己應該也沒有殺掉司馬遷。
“司馬遷被判處死刑,沒錢贖罪,為了活下來最後選擇了宮刑。”
李陵知道自己投降會連累全家人,可他還是投降了,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還連累了司馬遷,成就了一個曆史上激勵人心的故事,卻給司馬遷留下了一生的傷痛。
沉默半晌後,劉徹笑道“李陵投降後還知道照顧一下蘇武,也算他有心了。”
“你去問問蘇武,願不願意操持報紙的相關事務,不過他現在還年輕,需要再配上幾個人才行。”
陸鳴走後,劉徹看著空蕩蕩的大殿,想到李陵事件的始末,心中百般滋味難以言說。
衛霍不在後,即便他花費時間和心血去培養李廣利、培養李陵,可這些人怎麼也追不上那兩個人的腳步,
可衛霍再強,也有打不動的那天,那時候大漢還能靠誰呢,良將難求啊!
火器!生產力!
這兩個詞忽然躍入劉徹的腦海,人會老,會死,但火器不會,反而可以越來越先進,可以越造越多,生產力也可以越來越高。
大漢可以用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火炮和火槍來填補將領上的差距。
要是李陵能帶著五千門火炮過去,即便是五千步兵也足以轟碎匈奴的三萬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