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書一行入京,回京的途中拐道去了大覺寺。
大覺寺雖說不是皇家寺院,卻也是天啟香火最鼎盛的寺院之一,因為寺裡有位得道高僧,覺遠大師而聞名。
趙尚書幾年之前,正好幫大覺寺,解決了一個麻煩。
然後,又機緣巧合的,救了當初在外雲遊的覺遠大師一命。
所以,覺遠大師才會送給了他一個禪珠手串。
說是能幫他,抵掉一次,命中之災。
他從前不是太信。
但是祭台祭祀之事,又使得他不能不信那種冥冥之中的詛咒邪祟。
一向求穩妥的他,懷揣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便也一直將這手串戴在身上,直到趙老太爺反噬出事,而他卻一點事都沒有。
接下來是祭台被毀,子陽也遭到反噬,他仍是無事,他是完全信了。
而當他將手串給了趙之陽保命之後,他也出現了頭疼,頭風發作的現象,使得他更加深信不疑。
所以,才會迫不及待的,繞路趕來大覺寺,求見覺遠大師。
覺遠大師自從上次雲遊差點病死在外之後,這幾年一直都在寺中休養。
當然了,以他的身份,就算是非富即貴,他不想見,也照樣不見。
所以,他差不多也有一年多沒有見外客了。
有人求見時,通傳的沙彌,也就是作作樣子通傳一下,向貴客有個交待就是。
至於普通人,那是連通傳都不會給通傳的。
不然,今天你要通傳一下,明天我要通傳一下見覺遠大師,那他們覺遠大師,還不得天天被叨擾啊。
所以,當趙尚書帶著趙之陽敬過菩薩燒完香,求見覺遠大師的時候,那個通傳的小沙彌直接就給拒絕了。
“這位施主實在不好意思,我們覺遠大師身體微恙,不見外客。”
趙尚書卻並未離開,今天此來,他是一定要見到覺遠大師的。
隻是可惜,當初覺遠大師雖然給了他那串珠子,卻並未留下可以拜見的信物。
他想了想,隻能使眼色給後麵的季三沐,季三沐拿出一疊銀票遞過去,“這是我家老爺為佛朔金身添置的,小師父請收下。”
趙尚書客氣的道“就說故人海橋求見。”
那沙彌一看銀票數量不少,但是,又怕惹麻煩,萬一通傳了之後,大師不見,他們又夾緾不清怎麼辦?
那廂季三沐摸劍,被趙尚書壓住手,他低聲懇求。
“小師父,你通傳就行,若覺遠大師仍是不見,我們轉頭就走,絕不糾纏。”
有了這個保證,那沙彌看了眼趙尚書後,客氣回禮,“施主請稍候,待貧僧去為施主通傳一聲。”
“謝謝小師父。”
“不用謝不用謝。”
小沙彌退走。
捏了捏那些銀票,這人的錢又白費了。
覺遠大師前些時,可是連頂級世家的老家主求見,都未見呢。
怎麼可能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
而且看起來還像是官場的官員,要知道覺遠大師可是一向討厭那些朱門酒肉臭的貪官。
可是當沙彌過來通傳,說有位姓趙的自稱海橋的施主求見,以為還是會得到伺候覺遠大師的小和尚一聲,“大師身體微恙,拒不見客。”時。
不想,覺遠大師卻讓他將人領來。
通傳的沙彌狐疑的走開,覺遠大師長歎了一聲。
“該來的終歸是要來的。”
趙尚書帶著趙之陽上前行禮。
“許久不見,大師清減了。”
“趙施主客氣了。”
“這是小兒趙子陽。”
覺遠大師深深看了趙之陽一眼,雙手合十,長念佛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兩人本就沒有什麼舊情可述,寒暄了幾句之後,趙尚書直接進入正題。
隻說自家小兒最近,可能是被什麼邪物浸染,想再求一佛串。
“天生之物,佛家供奉,又不是大街上的,哪裡是說要就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