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塗永強院士,1958年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團溪區仁壽公社張家林。
遵義縣已於101novel.com16年3月改為遵義市播州區,它地處貴州省北部、遵義市南部,北臨婁山、南靠烏江,處於黔中丘原向黔北山原過渡地帶。
遵義縣東接湄潭縣、甕安縣,南鄰息烽縣、開陽縣,西連仁懷市、金沙縣,北鄰紅花崗區、彙川區,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也是黔北交通樞紐。
春秋戰國時期,遵義縣域內屬夜郎東北小君長國鱉國地。
秦代推行郡縣製後,鱉國地設置為鄨縣,屬巴郡。
此後曆經多個朝代的行政區劃變遷,到唐貞觀十三年(639年)設播州,貞觀十六年(642年)改羅蒙縣為遵義縣,這是遵義縣的由來。
播州在曆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曆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到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地區一分為二,設有遵義軍民府屬四川,管轄遵義縣。
從唐代到明代,播州長期為楊氏土司所世襲統治。
楊氏土司在播州地區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直到明萬曆年間的“平播之役”後,才取消土司製度,實行“改土歸流”。
1935年,長征途中的中國工農紅軍三進三出境內,召開了聞名中外的遵義會議和苟壩會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也使播州地區成為了重要的紅色革命聖地。
播州區有漢族、仡佬族、苗族等多個民族。
各民族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中,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仡佬族的祭祀文化、苗族的歌舞文化等,為播州增添了獨特的人文魅力。
出生地解碼
塗永強院士的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多方麵的影響。
塗永強的父親是小學老師,後來成為校長,這樣的家庭背景使他從小就受到教育的熏陶。
父母重視教育的態度,為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即使家庭貧困,也沒有中斷他的學習道路,讓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培養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在當時的環境下,家庭對他的期望,成為了他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
這種來自家庭的支持和期望,使他在學習上更加自覺和努力,為日後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遵義縣當時的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塗永強從小就經曆了艱苦的生活,需要承擔諸如種地、砍柴等生活重擔。
這樣的成長環境鍛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意誌,使他在麵對科研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不輕易放棄。
艱苦的環境激發了他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讓他明白隻有通過努力學習和不斷奮鬥才能走出困境。
這種奮鬥精神貫穿了他的學術生涯,促使他在科學研究中不斷進取,追求卓越。
遵義是著名的“轉折之城”、“會議之都”,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紅軍長征在遵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遺址和遺跡。
這種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奮鬥精神、拚搏精神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塗永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激勵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克服困難,勇攀高峰。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
這種多元文化的環境可能培養了塗永強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意識,使他在科學研究中能夠不斷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為他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創新性研究了文化土壤。
儘管當時遵義縣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但當地學校為塗永強了基本的知識學習平台。
在學校裡,他接受了係統的化學教育,為他日後在化學領域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地學校重視教育的風氣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塗永強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紮實的學習能力。
院士求學之路
1966年,塗永強成為仁壽小學一年級的學生。1972年,考入肇興初中。
1975年秋天,被推薦進團溪區中學學習。
1977年7月,畢業後回歸農門,幫家裡掙工分;12月,參加高考。
1978年,塗永強考入蘭州大學化學係有機化學專業本科,1982年7月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9月塗永強考入蘭州大學化學係碩士研究生,師從黃文魁教授,1985年2月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6年,塗永強考入蘭州大學化學係博士研究生,1989年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3年1月—1995年11月,擔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求學之路解碼
塗永強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塗永強從仁壽小學到肇興初中,再到團溪區中學,這一係列的基礎教育讓他逐步積累了知識,培養了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為後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學習過程中,他養成了刻苦努力、積極進取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貫穿了他的整個求學和科研生涯。
第一次高考落榜,對塗永強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但他沒有被挫折打倒,而是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努力複習備考。
這種經曆讓他變得更加堅韌,培養了他麵對困難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
這種堅韌的意誌在他後來的科研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他能夠在麵對科研難題和挑戰時,持之以恒地進行探索和研究。
塗永強成長於貧困家庭,小時候需要承擔種地、砍柴等生活重擔,艱苦的生活環境鍛煉了他的意誌和毅力,讓他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培養了他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的品質。這些品質成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
塗永強進入蘭州大學化學係有機化學專業本科學習,為他打開了化學領域的大門。
在本科階段,他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為後續的深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後來,塗永強又師從黃文魁教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使他在有機化學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
在導師的指導下,塗永強接觸到了前沿的研究課題和科學方法,培養了獨立思考和科研創新的能力。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經曆,讓他逐漸在有機化學領域嶄露頭角,為他日後的科研成就奠定了基礎。
塗永強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接觸到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條件和先進的技術、理念。
這讓他的知識得到了極大的增長,也拓寬了他的國際視野。
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和合作,讓塗永強了解到了國際上有機化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為他的科研工作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海外留學的經曆,讓塗永強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得到了鍛煉和認可,提升了他的學術自信。
這種自信促使塗永強在回國後更加堅定地投身於科研工作,不斷追求更高的學術成就。
塗永強在完成本科、碩士學習後,本可以選擇成為一名教師,但他對科研有著執著的追求,毅然選擇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這種對科研的熱愛和執著,讓他始終保持著對學術研究的高度熱情,不斷探索有機化學領域的未知世界。
從簡陋的實驗室條件到科研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塗永強始終沒有放棄對科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