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夢見自己去當老師了。還哭了。亂摔東西,什麼也不會,天天開會,天天愁,不敢留作業。什麼都不行。
緊張了唄。所以夢裡人也是緊張的。
起不來床是否是因為驚恐?還是因為疲憊?我可以通過說說,了解大家都是什麼時候醒來的,優秀的人總是醒得很早。我也想。
分工讓任務變得簡單,同時也讓人變得簡單,趨向於高產量的重複。
qq有郵箱功能,這也就是這麼多人用的原因吧。其實我也想立刻把事情做完,不然也一直放在心裡折磨。可是,有些事就是需要時間呐。得了,今天把郵件發過去。
發郵件的時候,心情是起伏的,這個時候,一個溫暖的收到郵件真的是比較治愈的,即便這個是自動回複。所以,當自己是收件人的時候,也應該搞一個這個,小細節,也許會決定成敗吧。
最近又開始神經兮兮的了。應該是該做的事沒做完,所以良心不安。又敗給懶惰整天摸魚。
我的心裡有恐懼,恐懼來源於矛盾。一是怕自己一無所知,所以做不出好的決策,總是做效率最低下的事,二是當我伸出腦袋想看看世界的時候,又立刻被垃圾廣告塞滿,這樣非我本意。在這樣的社會裡,就像國富論裡說的,人都是專化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全知全能,不依靠彆人就可以生存。所以,將自己的一個或者幾個本領打磨得好了,為人處世處處忍讓三分,外圓內方,適應能力加強,也就挺好了,還要什麼呢?當把展示的欲望扣掉了,也就沒有了所謂的自我實現欲望,那樣,僅僅與自己對話,僅僅與真正的內心擁抱,焦慮也許能消失大半吧。
會引起意難平的事少摻和,否則總是要跟蹤到底,真的很折磨。把現有的折磨消滅,新的折磨又來,這樣的生活是被控製的,被束縛的,束縛者控製者是自己的懶惰,但開啟折磨的大門的人卻不是自己呀!這是與人交往的代價,我們必須支付點什麼,才能換取些什麼。人類的命運,生而為人,就是如此。
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的人,基本上都是窮人。我不太喜歡這個觀點,卻也不得不承認它的正確。有些人窮的隻剩錢,因為他隻與錢打交道,錢生錢而活著。勞動也是一種財富,與人交互與自然接觸,也是一種財富。在生死麵前,眾生平等,豈是貧富可以分割的?那麼研究財富,有一些統計上的意義,卻對人生沒有什麼指導意義。大樣本和小樣本的結果是很難一致的。
由財產帶來的期望收入,那麼這部分財產就是資本。
有人說亞當斯密的理論舊了,過時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然而,作為基礎,還是要學的。隻有培養了簡單狀態下的思考能力,才能進一步學習更為複雜的境況。而且,我並不覺得它老。可能說他理論老的是沒看過罷。
每次我想批判人性的醜惡,我都無法回避人性的光輝,以及因此產生的,雖整個人類的憐憫。我也是人呐,人的一切感覺我都是有的,批評彆人,其實到底還是在批評自己,希望自己能更好一點。得得。
當自己做期望的時候,就不得不把很多事情固化,然而事實是一個動態平衡,並不是固化模型,你去跟隨一個點,那你說不定會去哪裡。根據一個人得出的結論,既不能描述這個人,也無法描述整個人類。最多是嚼嚼舌根。
人為什麼要學習呢?玩過放逐之城就明白了。野外的鐵或者石頭是有限的,采石場的資源也不多,如果不學習工具如何使用,那麼消耗這些稀有資材的速度就會變快。
體驗並不好,總是要費很多心血,令人不快。這本是自修用的,非要拿出來分享。不如文字分享。簡單,快樂。
知道得多,就要想得多,看見得多了,自然煩惱就多。增加變敏感的能力時,要學著變得更加頓感。很煩躁,好像塵埃落定。不不,這純屬是扯淡,我還是要蹦噠幾年。
說到頭發切除術(也就是理發),我突然覺得,與馬克吐溫的寫作技巧融合,在擴展一下,就可以寫出一篇很幽默的短篇諷刺小說來。
兩種狀態,多了少了都會很煩。以前怕什麼,也許以後也會這樣怕,就是怕靈感斷了,再也寫不出東西。現在呢?就是覺得自己太敏感,看見一塊石頭都可以長篇大論。
真的要死。
年幼時於眼前一閃而過的倩影,慢慢地變成了一生之求。越是求不得就越是渴望。唉,我不會因此變成變態吧。哈哈哈。
個人不喜歡貨比三家,隻要是喜歡就會立刻買下。不過多數時候我都是不喜歡。
八十萬字小裡程嗎?沒什麼感覺呢?其實八十和一百也沒什麼區彆。主要是,還沒寫出自己想要寫的,或者令自己感動的東西出來。
艾略特的詩確實很抽象,但其傳遞出的部分感情,還是能被很好的接收的。我了解不了其中的全部,但是某些部分還是較為明確的。渴望飛翔與自由,祝福,痛苦,折磨,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瑪德什麼時候讀書成了不務正業的事了?可這的確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