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了,心才會好好的。
知錯能改和心想事成差不多,都難。假如我又知錯能改的魔法,我也一定能做到心想事成。奈何奈何!我太拙劣,做不成想要的樣子,隻能無目的地徘徊。
如果我再次抓住這空中樓閣,勢必是要再次失落的,不如一起隨緣真的。
睡覺的時候想到了很多點子,可以優化一下我將要做的一些事情,實事求是是好的,利用目標的屬性也是好的。
但是夢裡還是打打殺殺的,讓人感到疲憊。
如果帶有目的地讀書,那看起來可能效果並沒有玩遊戲好,一些遊戲體現出來的內容更加直接。但是如果記錄時間的話,會發現讀書消耗的時間少很多。看似快速的方式填充進了大量佐料,讓人忘記最開始的目的,還是看書更穩固一些。
職責。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能僅僅看事物好的一麵,也要考慮事物不好的一麵。做一切事都是在權衡,根本沒有所謂的最優解。偷懶的話還是省省吧。
少數人的富必定是以多數人的匱乏為前提的。所以我覺得個人的富貴並不是值得推崇讚揚的事,這一點我支持馬克思的說法。
我在圖書館界麵隨便打上一個關鍵字,就可以搜到海量資源,但如何利用它們呢?一盤棋局是圍繞著一個目的或者多個目的展開的,沒有目的,也就沒有了下棋的意義。讀書也一樣吧。自然可以隨機搜索,但是由於目標體積過大,自身能力過於小,在最感興趣的小區域裡隨機探索是明智之舉。
潛藏的資格與明麵的資格。一直如此便對麼?我再問一個問題吧,錯便不對麼?這些問題都留給人反思,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我們翻開曆史書,發現一個事件的意義,是做完之後很久很久才被後人定義的。在做之前,人們是不知道也很難知道一件事的意義的。
觀察會改變軌跡。如果有一個跟蹤目標,那麼建議少看彆的東西,以免引入大量乾擾。
證明就是一件沒什麼意義的事了。如果一件事是真的,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看得清,如果一件事是假的,證明其真顯得蒼白,證明其假還是顯得多餘。清不清白與我沒什麼意義,我何必自證清白?純屬浪費時間。
定義是不足夠的。它無法展現出被定義事物的完整信息,不同的人還是會有不同的看法。如何用局部的東西代替整體的東西?隻能是近似。近似之外的東西,是潛在的規則。自然法則下,人為定義的法則,隻是一段不詳儘的文字而已。
該抱怨的不是世道,而是整個世界,因為世界運轉的規律就是如此。在這裡活著,那就是要遵從法則的。你理解不了的東西,另你憤怒難過的東西,並不肮臟。就如同讓你喜歡,給予你好處的人與事,並不聖潔。這裡是世界,一切就是這樣的。區彆是,我們相信,如是用人的力量將其改造,收獲我們口中的聖潔,驅散我們口中的肮臟。我們可以接受,可以躺平,可以擺爛,可以改造,就是不可以抱怨,因為彆人並無義務改造這個屬於你的世界。得之幸哉,失之命哉!自己才應該是改變自己世界的主力。
正在發生的事,沒有一件是稀奇的麼?形式上一直在變,實質上一直沒變。
能量加速流轉,在流轉過程中,順便把其他事情做了。這個就是世界在做的事情,經濟也是如此運行的。世界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變化著,未來這一趨勢勢必更加激烈。
公式一直不變,變化的是使用公式的人和代入公式的變量及其取值範圍。
彆有用心與擬態,幾乎是同時誕生的。一個是捕食者的技能,一個是被捕食者的技能。原理差不多,形式不一樣。
劇本是寫好的,有梯度的。你每想通一個道理,自己就上一層台階,然後去接觸新的劇本,如果你刷不穿這些固定的劇本,就上不了樓就看不到更遠的地方。定式將我們困住了。但如果不懂這些定式,我們又會何去何從?這是個必要的磨礪吧。
痛苦之後,獲得的不是怨恨,是體諒。
欲擒故縱是最深的博弈。最有用的東西往往擺在眼皮底下,卻一直被冷落。可能我們的祖先從來沒有在家附近尋找到過吃的吧。
思維陷阱太多了。占領的是市場,而不是礦山。礦的數量增加隻能意味著礦的貶值。現在的話,消耗能力才是礦山。
知識確實可以讓人看見一些彆人看不見的東西。我心裡的很多東西都被撕碎了,滿地都是垃圾。
操縱天氣的人沒有在操縱天氣,他隻是和不懂天氣的人,打了一個信息差。
不留些心眼是不行的。
享樂與奉獻的貢獻度是差不多的,要注意不要過度。
一個細胞完成分裂以後,變成了兩個細胞。這兩個細胞高度獨立,即便有過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