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一片土地,其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農家人的生活沒什麼大波折,無外乎隨著季節輪轉的不斷耕作。
不過薛河總能在枯燥的農事之餘,尋些樂趣為遊慕解悶,討遊慕的歡欣。
春日裡進山林打野食,挖春筍獵野雞,回來燉一鍋筍雞菌菇湯,鮮味十足。
夏日便尋些乾淨的山澗池水,泡在泉水中解暑之餘,還能捉些魚蝦入食。
秋日豐收時節,山林物產豐富,野物亦是肥碩,農忙過後,偶爾獵到一隻野豬,便是一家子圍坐在一起吃烤肉的幸事。
若是獵到了上等的皮料,留下來給縫製冬衣,便可安然等待冬雪造訪。
冬日是鮮少的空閒日子,天氣轉冷,人也倦怠。隻需圍爐煮茶,烤些香甜的地瓜入腹,亦或者捧著湯婆子圈著被褥相擁一處,對窗賞雪,即可無憂度過這漫長寒冬。
兩人膩在一處的日子久了,村中鄰裡便也瞧出些實情來。隻是他們早已熟悉了這二人成雙入對的樣子,再拿出來分說,倒顯得自己小題大做。
菉兒長大了些,出落的很好。
性子開朗長相明媚的姑娘,在農家很受歡迎,又因為時常跟著薛河做些小本生意,到縣城的次數也不少,久而久之,倒是引來了不少媒人說親。
到了議親的年紀,在一眾形色各異的追求者中,菉兒最終選了一個肉店屠戶作為夫君。
或許是受到了遊家敗落和月娘一事的影響,她對顯貴的人家並沒有多少想法,又是個愛自由的性子,不願意被束縛,也不願意被說教。
恰巧,這年輕的屠戶符合她的所有需要。
對方有一定的積蓄,不用過苦日子。家中夥食不錯,屠戶很會做飯,不需要自己下廚。更重要的是這屠戶家中無直係長輩,她不需要受婆母的管束,那些自稱姨母嬸嬸的親戚也管不到她頭上。
最末的一點,才是這屠戶對她百依百順,十分照顧。
菉兒嫁人了,手握家中錢財大權,過的很不錯。
遊家雖然不富裕了,可到底經年的積蓄還在,相比其他農戶,過的還是舒心且有底氣的。
有遊家這個依靠在,又有薛河這個威懾十足的哥夫,菉兒嫁過去便沒受過什麼委屈。
屠戶那邊的姨嬸們根本沒有挑事的機會,儘數被屠戶擋了過去。若是為了肉鋪和銀子鬨得凶些,直接提刀過去,便足夠震懾那些聞見肉腥味便圍上來的‘好親戚’。
老太太年紀大了,心中卻總是惦念著遊家的血脈,不願在遊慕這一脈就這麼折了。
後來菉兒孕育了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隨了遊姓,記在遊慕名下,入了族譜,老太太才總算釋懷,不再糾結後嗣之事。
一年冬日,遊家人送走了老太太,她走的還算安穩,年齡大了,算是正常的離世,俗稱喜喪。
遊老爺兩鬢斑白,在靈柩前低聲抽噎許久,才看著棺材合上。
送了逝者下葬,遊老爺情緒收斂,在遊夫人的開解下,緩緩整理起情緒。
日子還在繼續。
村子裡的人如同田間的莊稼一般,老了一茬後,又生出一茬新芽。
田間小徑上,孩童追逐打鬨著從身邊經過,路上散步的遊慕和薛河到了中年。
兩人攜手,沿著這條小路,走過了許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