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至,朱提未見寒冷,據說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
房間中除了張近之、何元,趙孟堂竟然也在,這就是仙師君王近臣的好處,還有一個精瘦黝黑的中年人。
“臣等叩見仙師君王!”
黝黑中年人慢了好幾步,等三人說完,才獨自道
“臣朱提縣令鐘有品,叩見仙師君王!”
“都免禮,坐下說話。”
朱提縣令?不由得不關注中年人。
“朱縣令,朱提郡現如今是何種情形?”
“稟仙師君王,朱提郡守棄朱提而去,如今朱提、南廣、堂琅三縣,各自為政;臣鐘有品出自附近村寨,乃三苗人,勉強維持縣境治安。”
鐘縣令是本地人,郡守多半是外派,無法立足,故而離去,前晉就已失去朱提郡控製權。
“縣境內有何農作物,縣民通常以何為生?”
“稟仙師君王,有品身為父母官,內心慚愧,縣境內有少量水稻、小麥種植,其它全靠山裡的作物,竹筍、花椒、野果、野菜、山貨等,唯有縣城西南八十裡處朱提山,有上好銀礦,每年能獲得白銀一萬兩。”
一萬兩白銀,恐怕是朱提縣主要收入來源,爭奪必定激烈,張近之大軍到達,鐘有品不可能硬來,還得拉攏大軍,為其撐腰。
“朱提縣戶籍人口多少?尚有多少未登記入戶?”
“稟仙師君王,朱提縣戶籍三千餘戶,人口接近兩萬,未登記入戶者,多於戶籍人口,常居於山中,難以統計。”
朱提縣境,部落村寨不少,不受朝廷管轄,隻聽命於部落首領,治理起來十分有難度。
“朱提縣可有棉花?”
棉花傳入華夏,有兩條路徑,一是由西域傳入,二是由南方傳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地方,最適合種植。
“棉花?”
“收獲時,白色一團團的,可填充入被褥保暖,可紡織成棉布,裁剪成衣物。”
“稟仙師君王,朱提當地稱其為吉貝,或者氎花,作用如仙師君王所說。”
西域稱為白疊,隻是本王稱其為棉花後,接觸本王的人紛紛改口稱作棉花。
“對!這就是棉花,朱提縣種植了多少畝,今年收獲如何?”
“稟仙師君王,朱提縣零星種植不足一千畝,畝產大約三百斤,足夠朱提縣一帶自給自足。”
“價格如何?”
“兩文一斤。”
價格偏低,不如種植小麥、水稻合算,經濟價值難以體現,必須朝廷加以引導。
“張將軍,朱提到僰道的道路如何?”
“稟仙師君王,前楚立國後,繼續采用積薪燒岩的古老方法,開鑿焚道,打通了犍為郡僰道縣,至朱提縣道路,後又延伸至建寧郡味縣,最終通達雲南郡滇海。然山路崎嶇,道路狹窄,是為五尺道。”
積薪燒岩,與本王的火焰術切割巨石,有異曲同工之處。五尺道,按這裡的度量衡,一米二寬的道路,比起敦煌至紫亭,隻有四分之一寬,的確狹窄。
“五尺道可是沿河穀修建?”
“稟仙師君王,朱提至僰道,溯朱提江而上,味縣至朱提,溯堂琅江而上。”
詳細詢問一番,總算搞清楚了,朱提縣西麵的瀘水,其實就是金沙江,長江上遊主流乾道。三維藍星上,落差超過三千米,水流湍急,分布著眾多的水電站;朱提江和堂琅江,都是瀘水支流。
水電站想都不用想,當地的棉花、竹筍、花椒積極推廣種植,引進玉米、土豆和高產水稻、小麥後,朱提一帶的糧食供應,就能夠得到保障。如此,山裡部落村寨的山民,自然會被吸引,逐漸納入戶籍登記,擴充當地的人口和稅收。關鍵一點,五尺道,必須得到擴充,能夠通拉貨馬車,物資流通起來,經濟才有希望。
敦煌至紫亭,隻有三百餘裡,這裡可是兩千餘裡,但願,道路擴充的地方,不要太過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