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楊業叩見仙師君王!”
扶起兩人,打量著楊繼慎,與楊業不同,楊繼慎更像武夫;滿臉胡子,黑裡帶紅,高原的氣候讓其顯蒼老,不過精氣神還在。
“何將軍、兩位愛卿,請入座。”
陌生的人,我一向不善於交談,隻能將鬱鄔縣的見聞,說出來閒聊。
“稟仙師君王,鬱鄔縣雖屬建寧郡,然蔣義夫當地根基穩固,臣無能,難以管轄。”
“鬱鄔縣可有向郡府上交稅賦?”
“稟仙師君王,往年會象征性地交上一些,去年與今年,已成獨立之勢。”
這種難題,不是我擅長的。
“稟仙師君王,當先禮後兵,修書一封,言道建寧郡已歸屬大隋,著令蔣縣令上交今年稅賦。”
楊業插言道。
“建寧郡新丁、昆澤、修雲、同樂四縣,稅賦上交情形如何?”
一郡五縣,楊繼慎能控製味城,其餘五縣,或許都不是省油的燈。
楊繼慎麵有難色。
“直說無妨!”
“稟仙師君王,雖有交納,但截留甚多。”
“楊業郡守,益州郡縣稅賦,如今如何交納?”
“稟仙師君王,丁畝稅、商稅、鹽鐵稅和礦稅,十成中,縣府取一,郡府取二,其餘七成均上交州府,各地府衙營收所得,留於當地,這是去年和今年的政策。聽聞今年上交朝廷部份,減至四成,羅刺史有意將多出來的兩成,返還郡縣,用於當地發展。”
各州郡軍費開支大幅降低,益州州府收入,增加了官營的煤炭,才能如此慷慨。
“各縣截留部份,不能不明不白,益州大軍,代表朝廷進入南中,軍費開支均由朝廷支出。朱提、建寧兩郡,既然歸屬大隋,上交朝廷部份一視同仁,按照四成交納,至於朝廷會不會返還,可向司徒府上表,程序不能廢。”
“稟仙師君王,恐怕會引起反彈,單單是鬱鄔縣,就不會順從。”
“順不順從是一回事,政令是否頒布是另外一回事,先禮後兵,不按照朝廷規矩上交稅賦,豈能算作是大隋屬地。如有不順從者,先派人查賬,看看稅賦到底流向了哪裡,用於當地發展,情有可原;進了私人腰包,這些縣就不是大隋的縣,而是那些土皇帝的,不屬於大隋軍隊保護的對象。該殺的就殺,沒收所得,清繳資產,多餘的可以分發給民眾嘛。”
部落首領和世家豪紳屬於一個性質,而且凝聚力更強,這樣的人,對於本王收獲人望毫無用處。
楊繼慎徹底驚住了,那些縣的部落首領,都是他的姻親。
“稟仙師君王,這樣是否太激進!”
楊業再次插言道。
“正因為激進,才需要你們從中斡旋,威逼利誘也好,擺事實講道理也罷,最終要讓部落首領們乖乖就範。本王身為仙師君王,是你們堅強的後盾,隋國大軍,也會積極支持你們的行動。大隋不允許自封的土皇帝,隻承認朝廷任命的一州刺史、一郡郡守、一縣縣令,對於他們,朝廷給予絕對的支持。”
轉頭對何元說道
“何將軍,挑選軍中百名勇士,本王近日要賞賜果實,激勵軍心。”
“末將何元,替益州大軍將士,叩謝仙師君王賞賜,必定率領大軍,將南中納入大隋版圖!”
何元將軍的聲音,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南中需要長期駐紮下去,提升軍隊實力刻不容緩,特彆是占據味城之後。
“兩位愛卿,控製住建寧郡,大隋才能繼續南下,南中不是大隋最終的目的地,再往南,本王要見到大海。”
楊繼慎和楊業登時愣住了。
“大海?”
“是的,大海!南中以南,還有一片沃土,那裡的大海,對於隋國的將來很重要,豈能因區區幾個小縣,阻擋大隋的腳步。”
不同的世界,應該有不同的結果,身為這個世界唯一的仙師,沒有點遠大理想,是不可能的。
“彆光顧著說話,浪費了何將軍的好酒好肉。”
招呼楊繼慎和楊業,兩人從沉思中回味過來,今天隻是表明本王的態度,楊繼慎的聯姻之策有可取之處,現在到了發揮影響力的時候,就看誰被誰影響。
“稟仙師君王,建寧郡兵裁撤一事?”
酒至一半,楊繼慎詢問先前讓他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