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連接平原郡、渤海郡、河間郡和燕郡薊城,溝通冀州主要河流,路線最短,是很不錯的選擇。
王匡對西線感興趣,東郡山陽縣煤炭要運到黃河南岸,至於連通鄴城,甚至連接邯鄲,王匡不會感興趣。
山陽的煤炭通過沁河進入黃河,洛邑到東昏段河床高,南岸地勢低,選擇何處卸載煤炭是個大問題。
陳留河段建碼頭難度較大,要修築一長段引水渠,直至水勢平緩。東昏下遊則容易許多,那裡卸載的煤炭,將來可供應汝陰甚至淮南。
兩人關於西線的討論,著眼於局部,隻涉及司州轄境,司州刺史府完全可以處理。
昨日與王匡的討論,鴻溝也好,虞城附近黃河故道也罷,幾乎都在司州境內,朝廷相應支持即可。
東線從薊城始,如今屬於並州,貫穿冀州和青州,連接徐州廣陵郡,將來還要連通揚州錢唐縣,當為隋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經緯卿家,東線沿途水文地理訊息儘快整理出來,同時實地勘察校正謬誤,規劃好如何分段建設,交由朝廷廷議。”
“王匡卿家,東昏至東明黃河段,修築河堤清理河沙,如果技術上可行,能一舉多得,本王表示支持。”
“不過是否需要全程修築雙河道,尚需慎重,做到量力而為。”
表明了態度,事情交與他們自己討論,督促抓緊時間,條件成熟的河段宜早不宜遲,運送土方的戒指隊隻有100人,要充分利用起來。
倘若要本王辛苦,親自跑來運送土方,每天至少可以運送十萬方,可惜本王不是聖人,修煉才是大事。
告辭回到庭園,房間裡隻有小青在修煉,其她人逛陳留城去了,後天將要返回長安。
屋內有王匡送來的資料,黃河沿岸的滎州、洛邑和陝州。
滎州位置接近藍星鄭州,此時名不見經傳,一座普通的城池。
偃師,商湯建都之所,最初名西亳。武王伐紂,築城息偃戎師,得名偃師,現在是一座小城池。
洛邑在偃師之西,周平王遷都於此,開啟東周時代,華夏由奴隸社會逐步轉為封建社會,世家豪紳由此誕生。
洛河和伊河之間,北邙山,西南周山,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十幾座。
建城的布局完全是防守態勢,重要性不如陝州,甚至不如滎州,太過於保守。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們打的天翻地覆,洛邑兀自巋然不動。
古代設置都城,重視防守,四周地形地勢尤為關鍵,長安、洛邑莫不如此,非常穩妥的做法。
隋國不在乎這些,長安城直屬軍僅有一千人,城防交與京兆尹城兵,直屬軍主力全部在外圍。若有人膽敢借兵起事,無疑自尋死路,“仙師”二字不光是說說,而是實力的碾壓。
黃河南岸的陝州,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穀,引黃河之水滔滔東來。
此次自薊城出發,曆時近兩月,黃河南北兩岸到處都是黃河故道,最大收獲是確定修建大運河。不僅是東線主運河,其它支線運河,將來都要逐步完善,將水運充分利用起來。
滎州、洛邑和陝州,沒有打算去瞧瞧,名聞天下的潼關險要,同樣沒有興趣。
在仙師眼中,雄關大城不足道哉,術法可以輕易攻破,通衢之地尤為重要,古代交通實在惱火。
盤腿席坐,運轉煉氣中期法訣,何時才能劈山開路,令隋國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