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女順產,前後不到一個時辰,“哇哇”啼哭聲響起,莎娜是姐姐,古麗肉嘟嘟的,兩個女兒極有可能具備靈根。
倘若果真如此,藍星仙緣必定會傳承下去;上古大能的陽謀,本王是被幸運選中的工具人。
馬不停蹄,沒帶歇口氣,次日與季蘭和彤雲雙修。
季蘭親近木屬性,後宮第三個木屬性,季蘭不喜歡棍子樣式,為此頗傷腦筋,青竹煉製出棍子多簡單。
“大王,祭祀時用的玉圭挺好看,何不煉製青竹圭?”
玉圭是商周時期祭祀禮器,分封諸侯的信物,春秋戰國時期,演化為竹笏板,文武大臣用來記錄君命或旨意。
前楚統一六國後,笏板材質細分為玉、象牙和竹子,材質越好官品越高,具有象征意義。自隋國以來,沒有朝會隻有廷議,官品大小以服飾區分,笏板逐漸成為擺設。
蘇季蘭選擇青竹圭,多少受其家族影響,大伯蘇彧司空府正二品司直,兼人文科學院院長,掌管禮製和教育。
“季蘭,老實交代,是不是喜歡當官?”
“才不喜歡呢,臣妾是報社社長。”
“報社社長將來是大官。”
“大王,能有多大?”
“有二品官的希望。”
閒話過後,答應了季蘭的要求,自作主張刻了六個字,“報社社長之圭”,算是本王親封的官職。
冬月初四,第十一期《隋國女子報》正式收費,長安城訂了近兩千份,隋國發行了三萬多份。十文錢一份,沒有廣告的話,每期至少虧損1200兩銀子,還不包括稿費。
想要良使們有事情做,金錢的代價不可謂不大,隻能寄希望印刷技術不斷提高。
“大王,彆愁眉苦臉了,臣妾說一個好消息。”
“拉到大廣告了?”
“沒有呢,印刷圖畫的費用少了一半。”
“禦史台做虧本買賣?”
“女子報量大,成本自然會下降,他們還有的賺,臣妾在考慮是否換一家印刷。”
詢問後才知道,隋國早就放開書禁,如今允許報紙民辦,隨著書籍、報紙大量發行,印刷已形成行業,不少民間人士參與其中,衝擊官營機構,樂見其成。
女子報每期印刷費,降為七百兩銀子左右,依然是大主顧、香饃饃,費用比《朝廷休沐報》還多,信譽口碑良好,絕不拖欠。
哪家民間印刷社擁有如此大主顧,每年輕鬆賺取幾千兩銀子,還能順帶提升自身影響力,贏得業內口碑。
“季蘭,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裡,可以分一半出去印刷,兩家相互競爭,才能促進他們不斷改進印刷技術。”
桂宮每年拿出幾萬兩銀子,當然希望達到多重目的,不枉費良使們的一番心血。
聽罷本王的話,季蘭豁然明白,生意上的道理她沒有經驗,隻是有人求著她,莫名產生滿足感。
彤雲親近金屬性,通音律,很害怕她想出奇怪的玩意。
“彤雲,喜歡何種樣式法器,本王替你煉製。”
“大王,臣妾要仔細想想。”
“洞簫?”
“婭昭儀已經有了,彤雲希望彆致一點。”
琵琶、編鐘、笛子、簫、二胡、塤、鼓、笙、箜篌、琴瑟、古箏、古琴,記憶中的樂器,全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偏門的實在想不起,希望彤雲正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