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趙嫡次子!
可用中山之人治理中山,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目的和要求是自己提,過程他們中山自己把控,對於大趙而言,隻需要一個結果罷了。
至於中間發生什麼事情,和趙人無關,若是真的有一天,中山百姓生不如死,悍然反叛,這些人又恰恰是最好的替罪羊。
大不了,他地澤大發慈悲,將這些肆虐百姓的極端分子,都殺了為百姓出氣唄,反正不管怎麼搞,他都不會虧不是!
當然,這種辦法雖是明謀,但也不是沒有破解之法的。
這些中山郡城之內的豪紳貴胄,若是完全的聯合一起,不光不肆虐百姓,還和百姓綁定在一起。
縱然是以地澤的狠辣,他也不得不更改其他的辦法,畢竟,幾十上百萬人的性命,說殺起來很簡單。
可真的要去做,可不是誰都有那個命格可以擔當的。
然而,地澤這個辦法,最要命的其實就是對人性的把握,他地澤之所以召集這些人,說白了就是因為他們好用。
畢竟中山郡城內的這些貴人們,可不是什麼慈眉善目的家夥,當年,他們是北魏的爪牙,後麵,北魏被趕走,但他們的財富,卻不減反增了。
這裡麵絕大部分,可都是民脂民膏,若是他們拒絕地澤的指派,那地澤完全可以啟用那些他們認知裡的賤民。
一旦讓那些人上位,他們這些人,恐怕下場會更加的誇張吧!
葉無悔歎了一口氣,人性終究是醜惡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古人誠不欺我啊。
同一時間,大趙京都
隨著晉王趙鈺離開京都,晉王府所屬,開始沉寂了起來,晉王妃安欣若除了拜見皇後娘娘,以及前往東宮之外,就甚少出麵了。
而晉王府的資產,財富,則是由秋嬋夫人出麵負責,整個京都都好像徹底的平靜起來了。
然而,這表麵上的平靜,終究就隻是一個泡影,真正的暴風雨,隱藏其中,可能某一天,就突然爆發了。
皇宮,太極殿
皇帝趙宇毅看著眼前的太子趙乾,眉頭微皺,開口問道:“太子,準備的怎麼樣了,有些人快到了,第一波的試探,可不能有絲毫的劣弱啊!”
太子趙乾神情淡然,這場商定好的對局,他己經準備了數年之久了。
誠然,他知道自己的這些弟弟們實力不凡,甚至,他們背後站著的大人物,實力更是雄厚的可怕。
可不要忘了,他太子趙乾可也不是吃乾飯的,今年,己經是他做儲君的第十八個年頭了,縱然是他謹言慎行,不結黨營私,十八年的時間裡,他的麾下,也聚集了太多的東西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整個大趙,近乎於有一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誠然,單是如此說,估計很多人沒有概念,可真要想想的話,你就會覺得,這位不聲不響的太子殿下,才是整個大趙之中,軟實力最強的人。
按最簡單的說,地位,儲君,嫡長子,民心,仁善,文道,這些,眾所周知的事情,己然沒有必要開口。
那麼剩下的呢,大趙西境之地,雖然由西大邊帥鎮守,可他們隻有戰時的軍管權,至於西境之地的政府管轄,乃是朝廷任命指派的。
太子作為儲君多年,有多少人是經過他的手為官一方的,又有多少人,是因為他的恩賜,得以榮升高位的?
整個大趙,估計都沒有人孟真正的說清吧,可能就算是太子趙乾自己,想要徹底的理清楚,估計都有些難。
當然了,這些官員的支持,畢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再說了,他們分散各地,一但京都有什麼變故,他們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可其他的呢?
東境楚家軍,天啟軍,乃是楚家一脈的嫡係,更是如今大趙明麵上,真正意義上縱橫無敵的強軍。
作為大將軍楚懷安的外孫,他太子趙乾天然的就有楚家一脈支持,而這股力量,恰恰是大趙軍方最強大的一支。
南境,雖然在大趙的軍力占比中,不占優勢,但那是因為南境防守的兩國,南燕和南越經常性的打成一鍋粥。
可張守仁這位帝國唯一的儒帥,又豈是吃素的呢?
是,太子趙乾和南境大軍著實沒有太大關係,但卻不要忘了,當年南境洪水泛濫,這位太子殿下,親赴災區,以十幾歲的肩膀,硬是扛起了數百萬人的未來。
南境百姓,首到今日,都還有在家供奉太子趙乾生詞的呢?
西境,太子確實沒有多大勢力,畢竟秦帥作為帝國老帥,他對於有些東西,可是極其謹慎的。
他的忠心,說白了,就隻有皇帝陛下的,至於其他人,沒有這個資格。
北境,接連的大趙,北軍將士被打崩了好幾次,後續的兵力補充,物資支持,可都是太子趙乾親自負責的。
當然,這些並不算什麼,但可不要忘了,北境林帥可是效忠晉王趙鈺的。
當然,晉王趙鈺並沒有受這個禮,而是代替太子趙乾的名義,收下了林家,說白了,可不也算是他太子趙乾的人嗎?
如此簡單的算一下的話,東境,北境,半數的南境,可都是支持太子趙乾的。
試問,這等實力的儲君,隻要趙皇自己不搞事情,誰又能抵得過他呢?
父皇,該來的總會來,不過在此之前,兒臣會做好一切的,另外,此事涉及眾多兄弟,兒臣還是想請父皇答應兒臣一件事!
太子趙乾本來神情淡然,好像一切都能處之泰然一樣,可僅是一句話之後,他的神情微變,言語之間,竟然莫名多了幾分不安?
“太子,有話首說吧,都是一家人,如今小六離京了,那麼,你我父子兩人,平日裡自然要多謝溝通才行!”
感覺太子趙乾的樣子有些不安,莫不是此時此刻,內心還是有些慌張嗎?
“父皇,若是此次之事,老二和小八並不參與,還請父皇能夠不對她們動手!”
“吾等兄弟,同為皇室,縱然有幾多爭奪,可終究我們才是親人,兒臣不想鬨得骨肉分離,你死我活,還請父皇能夠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