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我神宗皇帝眷憐朝鮮小邦,發天下之兵、糧,拯救我朝鮮於水火,實在是千載罕見啊。”(注釋1)
泰昌二年三月初一,朝鮮義州西門。
義州城門大開,一隊隊開原戰兵長驅直入從甬道經過。
平遼侯劉招孫的手被一位朝鮮老人緊緊握住。
老人痛哭流涕,情緒顯得格外激動。
周圍站著的義州朝鮮士兵,都已放下手中長槍和镋鈀,呆呆站在原地,聽老者追憶往事。
遠處城牆上,朝鮮火銃手還在忙著朝天空射擊。
喬一琦望著眼前這奇幻場景,長大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鎮守義州的朝鮮兵,大都參與去年的薩爾滸之戰,隸屬於劉綎麾下的東路軍。
萬曆四十七年,劉招孫帶他們從遼東安然回到寬甸,保全他們性命,渡過鴨綠江前,還給每人發了二兩銀子。
這些朝鮮丘八們,對天朝的劉千總,不,現在是劉總兵,感恩戴德,恨不能給劉招孫建立生祠。
須知漢城的文官老爺們,拖欠起底下士兵兵餉,比大明更加過分。
壬辰倭亂後,為防備倭寇,朝鮮兵力部署由重北輕南,變成了重南輕北。
義州這支朝鮮兵,因在薩爾滸折損了朝鮮顏麵,被打發到北邊邊境,糧餉經常拖欠,士氣低迷。
當聽聞劉招孫率兵追擊建奴,士兵們紛紛嚷嚷著要投靠天兵。
城中兩個想和明軍交戰的虞候,被底下士兵生擒,交給劉侯爺處置。
劉招孫很大度的放這兩個武將回到漢城。
他希望借兩人之口,告知光海君,讓他明白末日臨近,從而加劇漢城的混亂。
“思密達!大明保全小國,神宗皇帝對於小邦的恩情,沒齒難忘啊!”
劉招孫不失禮節地笑了笑,努力掙脫老爺子的手。
“都是應該做的,韃子禍害漢城,光海君無力抵抗,本官作為遼東總兵,受神宗皇帝之命,前來平定建奴。我會像義父當年那樣,保全朝鮮國。老人家,街上都是兵,趕緊回家去吧。”
劉招孫說罷,連忙策馬往前走了幾步,擺脫身後一群狂熱的義州百姓。
他招手讓袁崇煥過來,命令袁崇煥給朝鮮百姓發放糧食。
袁崇煥急道
“劉總兵,我們大軍糧草勉強夠用,發給朝鮮人,將士們吃什麼?”
劉總兵上前摟出袁崇煥,指了指對岸寬甸,壓低聲音道
“看見沒?”
袁崇煥一臉茫然“啥?”
劉招孫笑道
“僅僅一水之隔,離咱們這麼近,義州是朝鮮的窗口,是寬甸的跳板,給他們發點糧食怎麼了?人心比糧食重要,發出去的,咱們再從漢城搶回來,去吧!”
袁崇煥默默點頭。
~~~~
三月初一,開原大軍過義州,沿海岸線一路向南,途徑鹽州,朝鮮兵對著天空放銃,亦不抵抗。袁崇煥同樣給當地百姓留下了些糧食。
當晚,開原軍在鹽州南部三十裡紮營,戰兵不脫甲,騎兵不解鞍,兩個千總部都增派夜不收向南哨探,中軍衛隊也加強了對劉總兵的保護。
一夜無事。
次日天明。
金虞姬給夫君準備好湯餅,劉招孫吃了一口,抬頭道
“我不想在朝鮮殺人,光海君也可以不死。”
金虞姬眼眸閃動,這些天來,她隱隱擔心,擔心朝鮮百姓會遭受兵禍。
她雖然嫁給大明平遼侯,到底還是朝鮮人,不忍見同胞罹難。
“當初光海君禍害東路軍,官人殺了此人也無妨!”
劉招孫放下碗筷,開始整理鎧甲。
“當年壬辰倭亂,光海君深陷敵後,卻能堅持抗擊倭寇,配合明軍作戰,真乃英雄豪傑。薩爾滸時,此人預知明軍敗亡,派遣薑弘立與代善議和,也是維護朝鮮利益。”
劉招孫壓了壓頭上鐵盔,長長歎息
“光海君一生命運多舛,不被父王寵幸,又被臣下驅逐,他為朝鮮儘了力,是個好國君。本官不會因怒殺人,最多把他流放,朝鮮國中,還有些支持光海君的勢力,我不想殺人太多,要給後人積德····”
金虞姬嫣然一笑,伸手摸向自己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