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三年正月二十五日,開原軍繼續西進,渡遼河,進入遼西走廊。
三十五萬軍民所向披靡。
正月二十六日,海州守軍殺主將,獻城門,向近衛第三軍投降。
二十七日,西平堡被近衛第二軍攻克,主將逃往廣寧。
二十八日,劉招孫接到吳阿衡塘報,吳已率戰船十二艘,水師兩千人,從朝鮮皮島出發,增援遼南戰場。
估計艦隊二月初可以抵達旅順,屆時將配合對遼鎮作戰。
二十八日,又有兩萬軍民加入,近四十萬人馬從海州出發,分兩路向遼西、遼南進攻。
遼南方向由袁崇煥、喬一琦、王二虎率領,主要有近衛第三軍、第四軍及五萬外番漢民,共計十二萬人馬。
他們將從海州、耀州南下,與寬甸方向第五軍同時發起進攻,東西方向抄略遼南。
劉招孫給他們下達的作戰命令是
大張旗鼓,分散敵人注意力,吸引祖大壽救援遼南,減輕主攻方向壓力。
東西兩邊以鉗形攻勢迅速向海邊推進,最後在旅順彙合。
最快速度攻占金州、旅順,從而截斷遼南敵軍退路,不使祖家軍乘船出海,逃往山東。
劉招孫特彆提醒袁崇煥,吳阿衡率領師已從朝鮮出動,很快便會抵達旅順與他們彙合,第三、第四軍須儘快殲滅遼南敵軍,然後乘船渡海,登陸山東威海衛。
所以,袁崇煥此次不僅要攻占遼南,還要指揮一萬戰兵的登陸作戰。
三個近衛軍在威海衛登陸後,須儘快前往文登,拯救安遠將軍和近衛第六軍——如果金虞姬還活著的話——此外,登州的幾個知縣、知府,還有袁可立本人,也需要被保護起來。
康應乾判斷,朝廷很快將開始清算山東官員,那些曾經和平遼侯有過利益交換的官員,大都會遭到報複,尤其是登萊巡撫袁可立。
袁可立的巡撫肯定是做不成了,搞不好這位兄弟會被直接送進鎮撫司詔獄,以泰昌皇帝性格,袁可立怕是要體驗一把東廠各種限製級套餐。
若是對這些官員不管不問,以後恐怕沒人再願意與開原合作。
所以,人必須救。
遼西方向的作戰,則由劉招孫親自指揮。
遼西走廊是開原軍的主攻方向,也是雙方的主戰場。
開原軍向遼西投入主力近衛第一、第二軍,建州鑲藍旗、正白旗舊部,以及蒙古兀良哈、朵顏等部、朝鮮義民等,總兵力共超過二十五萬人。
攻占西平堡後,哨馬開始頻頻向廣寧哨探,廣寧城中派出夜不收迎戰,雙方在遼西走廊爆發多次激烈的斥候戰。
不過自從昨天開原騎兵營加入後,遼鎮夜不收漸漸不支,被逼向廣寧退走。
西平堡是遼西最重要的墩堡之一,西平堡被攻克,周圍各墩堡遼鎮守軍相繼投降。
劉招孫馬不停蹄,繼續向西進攻,很快逼近廣寧。
廣寧總兵祖大弼聽聞三弟全家被殺,心中憤恨交加。
他見過開原軍渾河血戰,對劉招孫戰力有清晰認識,對開原軍又恨又怕。
眼見得劉招孫率數十萬人馬西進,馬上就要攻打廣寧,為防止重蹈三弟的命運,祖大弼耗費重金,緊急加固廣寧城防。
廣寧城始建於洪武年間,少有修葺,最近的一次修葺還是在萬曆十五年。
四麵城牆坑坑窪窪像麻子臉,城頭火炮半數已經朽壞。
祖大弼見識開原火炮威力,他不敢怠慢,連忙派人在城牆四周查缺補漏,修葺甕城垛口,鞏固城防。
在他的努力下,廣寧南北兩部邊牆增高至四丈,用方磚墁頂二層築完,裡口漸次加垛。這樣一番修葺加固下來,輔之以護城河,漸漸有些固若金湯的樣子。
由於沈陽淪陷得太快,沒給祖大弼太多施工時間,祖大壽不得不動用數萬民夫,日夜勞作,對民夫動輒皮鞭相加,一時之間,城中怨言四起。
祖大弼對此卻是毫不在意,在他看來,泥腿子成不了什麼氣候不必擔心。
此外,他又派家丁去寧遠求援,讓祖大壽務必儘快趕來增援。
他還在廣寧附近要衝黃土嶺、一線天等處埋設地雷,擺營架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