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三月十二日,寧遠。
平遼侯在總兵府大廳宴請被俘的九邊將官。
其中包括
大同鎮總兵、延綏鎮參將、寧夏鎮副總兵、固原鎮參將、甘肅鎮總兵、山海鎮參將、臨洮鎮參將、井陘鎮總兵、永平鎮副總兵。
九邊十三鎮共計二十三人。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在九邊十三鎮設置的總兵參將職位,滿打滿算才七十六人。
換句話說,劉招孫以一己之力,逼迫邊軍三分之一將官來參加他組的這個局。
這個局是鴻門宴。
直到很多年後,帝國的曆史研究人員在回顧總結這場驚心動魄的宴會時,反複提及的一個詞是
溝通。
因為溝通不暢,這場原本能夠多方共贏的宴飲,最終演化成了一場可怕的屠殺。
當時,援遼客軍總兵參將悉數當場。
平遼侯放出狠話,這日不來的人,便是開原的敵人。
從表麵上來看,大家都不願做開原軍的敵人。
王在晉坐在康應乾旁邊,短短幾日,兩人已從素不相識的同窗變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相比年少氣盛的劉招孫,王在晉更願意和康應乾打交道。
無他,隻因老康人格更穩定。
康應乾不止一次提醒王經略,平遼侯最近心緒不寧,不要刺激這位年輕的遼東王。
王在晉不敢招惹平遼侯。
然而,遼東經略手下0一群驕兵悍將,很多人卻沒把平遼侯放在眼裡。
這些九邊總兵參將,大都是和劉綎同輩,在他們眼中,劉招孫不過黃口小兒。
當年若不是仗著嶽父楊鎬和同黨熊廷弼,還有廠公魏忠賢撐腰,這黃口小兒如何能立下那樣大的戰功。
他們認為,劉招孫之所以能在渾河打敗建奴,靠的是女人和太監。
這位家丁出身的把總,發跡是從入贅楊家開始的。
簡直可笑。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他們相信,當時若是換做自己在薩爾滸在渾河,也能擊退建奴,平定遼東。
其實大家這樣想很容易理解——畢竟在薩爾滸之前,除了遼鎮,其他邊軍都沒怎麼接觸建奴。
劉招孫不知道軍頭們的心思,酒過三巡後,他當眾提出自己設想的開原新方略。
大致內容如下
一、開原軍無意與各邊軍為敵,以和為貴,以後儘量避免兵戎相見;
二、平遼侯在九邊開設的商鋪、牙行,各方應予以保護,作為回報,開原願意讓步部分商貿利益給九邊各軍鎮;
三、平遼侯清君側之際,各邊軍不得阻攔。
四、承認開原軍在山東的全部權益,並加以擴大;
五、九邊各地私人廠礦、鹽業改為開原與邊鎮合辦,附近礦山不準遼東貿易公司以外的人開采;
六、開原情報人員進出路徑邊地,邊鎮須必要的便利,不得為難。
平遼侯滔滔不絕說出二十一條,其中涵蓋軍政、民生、情報,甚至包括允許九邊人才自由流動,換句話說,就是給遼東、遼西輸送更多人才。
條件之苛刻,比之袁世凱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稱該協議為《寧遠二十一條》。
不過對九邊軍頭們來說,二十一條損失的都是明國的利益,和他們沒多大關係。
當然,唯一的不足是,若是照此執行,劉招孫席卷大明的速度將會更快。
劉招孫特彆強調,隻要嚴格遵守二十一條,在座各位不僅能獲得遼東每年二成的利潤,還能得到開原還許諾給每年五十萬白銀和等價值的南貨。
對開原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
說完第二十一條,劉招孫端起酒杯,神色平靜
“本官的話說完了,誰讚成,誰反對?”
總兵參將老爺們麵麵相覷,這些武夫紛紛開始打起各自主意,盤算著與開原結盟的利害得失。
中軍衛隊一百二十名衛兵手持火銃重刀,殺氣騰騰站在四周。
劉招孫說完很久,在場眾人都不說話,場麵一度尷尬。
“我反對!”
武將們循聲望去,反對的正是延綏鎮參將吳自勉。
吳自勉這人驕橫跋扈,平日在延綏鎮無法無天,連巡撫都不放在眼裡,這次援遼,在客軍中打仗最為積極,本想著把開原軍反推回遼東,乘機多搶些銀子回去,沒想到最後一無所得。
祖大壽死後,千萬家財都落到了劉招孫手中,吳自勉氣不過,便縱容手下在城中搶劫百姓,幾十個延綏兵被開原鎮撫兵處死。
劉招孫早就注意到這位延綏參將。
吳自勉今年四十出頭,出身延綏將門之後,他參加過萬曆三大征中的寧夏之役,得過些戰功,自然不把劉招孫放在眼裡。對劉招孫也一直不服。
劉招孫默默望向這個刺兒頭。
吳自勉說完,其他將官都不說話,既不表示讚成也不反對。
坐在吳自勉不遠處的遼東經略王在晉、甘肅鎮總兵趙振遠連忙朝他使眼色,示意吳自勉住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延綏參將兀自不知,繼續高聲道
“劉招孫,這回寧遠投降,不是咱們的主意,是經略大人要開門的,是他他老邁昏聵,老子延綏鎮,怕過誰?老子這次隻帶了五千人馬,不想和你們開原兵拚命而已。你還得寸進尺,想騎到咱們頭上拉屎拉尿?”
眾人圍在那張巨型八仙桌前啞口無聲,康應乾冷眼望向吳自勉,旁邊的王在晉無奈搖搖頭。
吳自勉見沒人說話,以為是其他都讚成他意見,接著道
“劉招孫,老子當年和你義父劉大刀在寧夏平叛時,你小子還在吃奶,現在嘚瑟什麼·······”
劉招孫腳踩謝公屐,翻身跳上八仙桌,箭步走到吳自勉座位前,弓身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