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事已急,國家危亡,一念之間,諸愛卿慷慨解囊!待劉賊退去,朕必加倍奉還!”
崇禎元年五月六日,京師乾清宮。
焦躁不安的朱由校幾乎是乞求諸大臣,希望百官能湊齊五百萬犒賞銀,然而群臣紛紛表示“家計消乏,無能為力。”
朱由校以死相逼,群臣仍是一毛不拔,隻得命杜勳出城向平遼侯回話
“裂土封王,事關重大,容朕再做考量。”
左安門城外,平遼侯中軍大帳,劉招孫望著身邊一眾心腹,神色平靜道
“皇上拒絕和議,下一步當如何?”
即便劉招孫等得起,身後十六萬大軍也等不起。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可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過,他不想背負一個叛國弑君的惡名,被記錄於後史。
劉招孫掃視四周,目光落在康應乾身上,康監軍心領神會,立即站出來道
“劉總兵,皇上為東林奸邪劫持,詔令不出紫禁城,正是我輩忠臣良將報國之時,當一舉攻入城中,剪除元凶,解救天子於倒懸!各地勤王兵馬旦夕將至,時不我待,不容遲疑!”
喬一琦、馬士英也附和道
“平遼侯率大軍入關靖難,正是為了此時,此刻萬萬不能遲疑!”
劉招孫微微點頭,雖說從山海關一路打到這裡,造反早就麻木了,然而這最後的臨門一腳,確實還需要一定勇氣。
平遼侯望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孫傳庭,這兩個多月,孫傳庭一直留守開原,協助誥命夫人處理遼東政務,不久前才被劉招孫緊急征召至遼西,而後跟隨開原軍從遼西一路殺到京師城下。
眼見得平遼侯麾下隊伍滾雪球似得越滾越大,軍心士氣,比之去年征戰赫圖阿拉時還要雄壯。
孫傳庭清楚這十多萬人魚龍混雜,很多都是跟著打順風仗,毫無戰心,可是以開原目前之實力,想要鯨吞天下,隻有這樣吸納降軍,不管什麼阿貓阿狗,全部用作擴充實力。
孫傳庭向平遼侯行了一禮,語氣和緩道
“大軍所向披靡,山海關至通州,皆傳檄而定,當一舉攻破京師,不可拖延時日。否則,不僅糧草緊張,四麵勤王兵馬威脅,遼東建州、海西兩部,兩位外番首領難免不會有其他心思。”
劉招孫神色冷峻,孫傳庭所言頗有道理。
沒有絕對忠誠的部下,就如同沒有永遠的朋友。
這次入關,他沒有允許建州、海西參戰,主要是擔心會引發關內百姓強烈反抗。畢竟很多人沒見過韃子。
不過,劉招孫召集女真各部牛錄以上軍官頭領一百多人隨行觀戰。
名為觀戰,其實就是把這些人當做人質,提醒杜度和布爾杭古,不要輕舉妄動。
目睹部下背叛與貪腐後,劉招孫對人性早已失望透頂。
未來,以德服人會漸漸變少,威逼利誘將成為馭下的常態。
“孫大人所言甚是,那你以為該當如何?”
孫傳庭看了眾人一眼,接著道
“劉總兵,京師乃首善之區,南北運河貫通,將天下錢糧財賦聚集此地,不可等閒視之。城中居住達官顯貴,大都與各省、府、縣豪強士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除非想與天下為敵,否則,便需對不同官員采取不同策略,不可全部斬殺。而要想達到這些,就必須在攻城之前,須先考慮好,何時入城?何人入城?入城之後若生變亂,該當如何?開原軍軍律森嚴,戰兵唯命是從,自不多言。都會遵從平遼侯將令的,那些新近投降的邊軍就不一樣了。”
“因此,下官以為,絕不能讓那些投降的邊軍入城,否則禍患無窮。”
劉招孫撫掌微笑,感歎孫傳庭老成謀國,所思所想更為全麵。
忽然想起李自成入京。
順軍初入京城時,軍律嚴明,每日都有軍卒因違反軍律,搶劫奸·淫而被斬首示眾。
後來在一片石敗於清軍後,軍紀就漸漸渙散了。
劉招孫相信他能比李自成做的更好。
畢竟,開原軍現在不用提防突然入關的滿清八旗,或者其他強大勢力。
開原軍現在走的是滿清八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