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元年五月,關內外兩支齊軍合兵一處,追擊清、朝殘兵與哥薩克騎兵。
五月初五日,齊軍攻占赫圖阿拉,俘虜建州女真一萬餘人,包衣兩萬人,其中青壯五千人被遣送遼南挖礦,其餘皆被處死。
五月十二日,大軍圍攻寬甸,截斷了朝鮮兵回國的退路,李舜義和最後八千朝鮮兵無路可走,被蒲剛逼迫投江,朝鮮兵淹死大半,剩餘的兩千人被俘後成為礦工。
五月三十日,遼東全境光複。
自此,遼東遼西重新歸於大齊統治之下,曆時一年的遼沈戰役終於結束。
七月初,齊軍各個方向的軍事行動暫時停止,武定皇帝養精蓄銳,準備秋後對庫頁島、朝鮮發動遠征。
至太初元年七月,帝國疆域囊括山東、遼東、遼西、河南東部。
相比一年前,大齊疆土縮水了一大半不止,不過,由於皇帝堅決執行屠殺與大清洗,他的統治,比之從前要更為牢固。
依靠軍隊、商會、農會、特務這四大支柱,穿越者第一次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深入縣城,鄉村,甚至每個家庭的極權統治體係。
在他的統治下,所有人都被綁架在這架戰車上,所有人都受到嚴密監視,所有人都失去自由(言論出版結社)
如同後世蘇維埃的嚴酷統治一樣,絕大多數富人、中上層、讀書人的自由被剝奪,齊國施行多數人(底層平民)對少數人的暴政。
這,就是帝國的代價。
帝國子民失去的隻是自由,那些被帝國打敗的敵人,失去的則是全部。
總數超過四萬俘虜被送往各地礦場,開啟他們的贖罪之旅,主要包括幸存的建州八旗,朝鮮王軍、五百二十名東印度公司水手,以及一支千人規模的哥薩克雇傭軍。
由於遼南被齊軍占領,進入遼東的五百多東印度公司職員無路可逃,他們很多人跟隨清軍一起退守寧古塔,最終都被齊軍俘獲。
對於這些人的處理,武定皇帝表現的非常仁慈,隻是將其發配到各地礦場服役。
隻對東印度公司頭領科倫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也就是淩遲處死。
此外,皇帝還格外開恩放走了兩個荷蘭水手,章麻子叮囑兩人,讓他們儘快返回雅加達,向東印度公司索巨額贖金,否則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們可能會麵臨終身挖坑的悲慘命運。
對付統製公李舜義,皇帝的處理方式是炮決,用一顆十斤重的紅衣大炮炮彈撕裂了統製公的身體,手段和後世某家族方式差不多。
剩餘朝鮮兵被發配到最危險的開原煤礦,餘生皆用來支援大齊工業革命。
考慮到那些煤礦經常發生瓦斯爆炸透水塌方等事故,他們會死去大半。
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血腥的,殘忍的,武定皇帝對俘虜的處理乾淨利落,沒什麼拖泥帶水,贏得了各方一致好評。
對哥薩克騎殖民者的處理表現的頗具創造性。
在庫頁島上吃過人肉的三百多名哥薩克人,全部被砍去左腿,驅趕至原野,在豺狼虎豹中荒野求生。
剩餘的七百多人進入煤礦。
據參觀過礦場的大祭司描述,在各地挖礦的各國俘虜,宛若置身地獄
鎮撫兵對俘虜們進行功德林(齊國集中營的統稱)式管理。
礦工每天工作七八個時辰,食物隻有豆餅、胡蘿卜、草籽、蕎麥、紅薯之類的食物,每天都有人因累餓或營養不良死去。
礦井之上,白楊鑽天、垂柳蔽日,蒼鬆一年四季鬱鬱青青,桃花、杏花,還有那白皚皚的槐花盛開,空氣裡漾起撲鼻的馨香,蜂蝶起舞,雀鳥歌唱,風景宜人。
然而礦井之下,卻是巷道異常狹窄,宛若地獄。
很多地方僅容一人爬行,采煤工幾乎直不起腰來。沒有通風設備,全靠自然通風,巷道裡又悶又熱,煤塵飛揚,就像一個大蒸籠。
俘虜們挖礦時,采用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提到的長竹筒插入煤層中排出瓦斯,因為效果不佳,經常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