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漢城景福宮思政殿。
景福宮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王宮得名於《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此刻,李氏朝鮮的第十六代國王李倧,正身著五爪緋黃龍袍,托著下巴凝視他的大臣。
因為身心憔悴瘦骨嶙峋,王座之上的李倧望之不似人君,更像是隻憂鬱的猴子。
依照大齊規製,朝鮮國王爵位為郡王級彆的藩王,按禮製,其爵位是要低於親王,並且服飾也不同於同級彆的皇室郡王。
李倧身穿五爪黃龍袍,與大齊皇帝分庭抗禮,實屬僭越。
不過考慮到不久前朝鮮軍隊曾跨過鴨綠江攻打大齊,一路屠戮到沈陽,圍著齊國陪都打了小半年,差點殺害慈聖太後和小皇帝,眼前這點僭越,實在算不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李倧現在惶惶如喪家之犬,也沒心思在乎自己僭不僭越。
此時朝鮮八道有兩道被齊軍占領,九月中旬,武定皇帝率大軍傾巢而出,威逼朝鮮。
開戰前,劉招孫發布檄文,在列舉朝鮮背約棄盟,種種不端後,揚言要蕩平朝鮮,仿漢武帝故事,在朝鮮設州縣,將其徹底納入大齊統治。
朝鮮君臣惶恐至極,檄文中提出,齊軍不僅要占領王京(漢城),而且要懲治元凶李倧和李舜義,為寬甸百姓報仇。
李倧自知不是齊軍對手,劉招孫的一支偏師便將朝鮮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何況現在全軍出動,泰山壓頂。
大敵當前,朝鮮文官武將分成兩派,就戰和問題爭吵不休。
文官代表的東、南人黨主張和談,武將代表的西、北兩黨,表示要與劉賊決戰。
朝鮮黨爭曆史由來已久。
壬辰倭亂爆發前夕,當朝鮮兩班大臣們為日本是否入侵吵得不可開交時,原本的東人黨再次一分為二,形成南人黨和北人黨。兩黨變成東南西北四黨,各黨黨魁終於可以湊一桌打麻將了。
宣祖25年(1592)5月,就在日軍逼近漢城的緊急關頭,東南西北四黨還在爭論誰該擔任朝鮮軍主帥,在之後的戰場上,哪怕朝鮮國土淪陷大半,黨爭仍然一點也不耽擱,遇有戰功,大家爭先算到自己名下,戰敗時則相互甩鍋。為一己私利勾心鬥角,卻疏於治國。(注釋1)
備邊司(注釋2)左參讚張晚向國王諫言,應當派出使者向齊國乞和,懇請武定皇帝罷兵,化乾戈為玉帛,為此,朝鮮可仿照前明製度,對大齊朝貢稱臣,永不背叛。
而右參讚兼禦營大將李舜義所代表的主戰派則表示,劉招孫虎狼之心,實乃千古第一暴君。
議和是不能議和的,這輩子也不能議和,應當積極備戰,遣使九州,向幕府借兵,日本國與開原有血海深仇,征夷大將軍必能聲張正義,幫助朝鮮抵禦暴齊。
張晚指責李舜義好大喜功,輕開邊釁,且不知廉恥,竟要和倭人為伍!
李舜義反唇相譏,抨擊張晚軟弱可欺,為保俸祿官位,不惜賣國。
兩邊唾沫橫飛,幾乎就要在思政殿打起來。
這裡不得不表揚一下朝鮮的文武大臣們。
吵架歸吵架,他們很少像明朝官員那樣,在大殿上動手,基本保持了兩班大臣的禮節。(注釋3)
兩邊勢力李倧都得罪不起,無奈之下,他隻得同時派出兩波使者,分彆趕赴沈陽和九州。
一麵向齊國求和,一麵向幕府乞兵。正所謂和談備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派出的使者都有去無回,杳無音信。
就在昨日,使臣被齊軍殺頭祭旗的消息傳回漢城,朝鮮君臣愕然。
左參讚張晚手持笏板,率先站出來,大聲對李倧道
“君上,小國服侍大國,當竭儘全力表示恭順,或許這是武定皇帝對朝鮮國的試探,我國當繼續派遣使者,向齊國表達我們的誠意!”
張晚的話立即得到一群文官讚同。
左參讚補充道“明太祖洪武時,朝鮮與明國有過一段誤會,太祖斬殺我國使者,後來我們又派出使者,大明終於了解我們的心意。這才有三百年和平!”
李舜義走出武將序列,哈哈大笑道
“迂腐!劉招孫是來滅朝鮮的,就是派出十波使者,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李倧再次猶豫。
他抬頭望向李舜義,望向這個武定皇帝點名要殺的武將。
“對馬島那邊,倭人有消息嗎?”
李舜義道“回君上,倭人說援助可以,不過要把對馬島還給他們,如此幕府才會考慮派兵。”
李倧聽了雙眼放光“你答應沒有?”
“答應了,幕府說下個月便可出兵,先派一萬鐵炮手登陸京畿道······”
“混賬!”
“無恥!”
“國賊!”
一眾文官頓暴跳如雷,紛紛舉起笏板,向李舜義砸去。
“竟敢給倭國割地!還割讓了最重要的對馬島!你這叛徒!”
“對馬島辛苦奪來,哪能說送就送!”
“你這亂臣賊子,是不是收了倭人的錢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舜義後麵出來個年輕武將,大吼一聲,打斷文官們嗡嗡嗡。
“當初爾等割讓北方兩道給齊軍,一句話不提,對馬島不過彈丸之地,你們反而嚷嚷不停,你們才是叛徒!”
文官隊列站出一人,針鋒相對道
“北方兩道,窮苦之地,暫時交由齊國代管,未為不可。我們失去的不過是兩道之地,你們出賣的可是朝鮮之魂啊!”
為協調兩邊,也為向大齊皇帝表示自己求和的誠意,朝鮮國王又派出了第二波使者趕赴鴨綠江,進入齊軍大營。
~~~~
經過十日疾行軍,武定皇帝及中路軍於九月二十五日抵達寬甸,大軍在此鴨綠江西岸老虎山紮營休整,預計二十七日渡江。先期進入朝鮮的各兵團主官都離開駐地,北上迎接太上皇。
九月二十六日,鴨綠江畔,寬甸老虎山齊軍中路軍大帳。
“天桃高髻木魚鬂,紫的回裝草綠衣,應向壁藏新買宅,誰家今夜夜遊歸。”
劉招孫手捧一本朝鮮文人詩集,對著金虞姬朗聲讀道。
“什麼淫詞浪語,陛下是從哪裡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