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三年夏,太上皇為數不多的耐心,終於被淮安以南運河持續不斷的叛亂消耗殆儘。
劉堪在揚州的平叛行動,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原本星星之火的叛亂愈演愈烈,大有燎原之勢。
截止廣德三年四月初,淮安、揚州、常熟等地,數十萬羅教教眾揭竿而起,勾連被裁撤的漕軍,以及因為廢漕失去生計的教輔、牙行、牙商····共計有百萬叛賊四出劫掠,
淮揚一帶,再次陷於戰亂之中。
十幾個府縣受到波及,連去年剛剛被平定的太倉蘇州等地,縉紳豪族見有可乘之機,也紛紛開始蠢蠢欲動。
東南大有不穩之勢。
劉招孫坐鎮南京,責令第五兵團全力圍剿羅教叛逆,蒲剛指揮一萬兵馬,奔波十餘個府縣,如同救火隊長般四處救火。
既要保護廣德帝劉堪的安全,又要應對漕軍羅教不斷襲擊,還有提防各地縉紳的打擊報複。
完成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任務,對於蒲剛來說實在是力不從心。
來到揚州不久,這位帝國老將便意識到,相比危機重重的武定元年臨清保衛戰,廣德三年廢漕引發的叛亂更為致命危險。
治安戰對野戰部隊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不是第五兵團能承受的。
鑒於各方壓力,蒲剛不得不連番向南京方麵求援,希望太上皇能增派更多的戡亂大軍,指出增援兵力須在十萬以上。
十萬大軍蕩平淮揚,顯然是無力承擔的任務。
劉招孫給不了十萬人,東拚西湊抽調五萬人馬已是極限。
好在這次對付的敵人是組織孱弱的叛賊。
在林宇一行出發的當日,從各地征調而來的新兵便陸續從南京開拔,向揚州進發。
四月十五日,第一批抵達揚州的一萬新兵,與第五兵團主力會師,兩萬大軍進入府城,立即宣布揚州戒嚴。
十七日,十九日,第二批援軍一萬五千人抵達秦淮河畔。
在徹底斷絕揚州與周邊府縣交通後,蒲剛下令,從四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齊軍將持續十日在揚州城內逮捕叛賊,誅殺亂黨。
史稱“揚州十日”。
長達十天的戡亂過程中,三萬六千餘名戰兵,分為數百支小隊,全副武裝在城中挨家挨戶搜查叛逆,藏匿城中的廣德漕軍羅教教徒,隻要有任何反抗,便被戰兵就地格殺。
截止四月三十日,經過十日全城搜捕誅殺,共計俘虜叛逆十萬八千餘人,斬殺羅教、漕軍、打行等奸人兩萬五千餘人。
由於殺戮太多,秦淮河河水被鮮血浸染,河水儘赤,城內殺得人頭滾滾。經此一役,盤踞運河之上的吸血蟲十去其八,幸存羅教漕軍紛紛逃走,或是出海,或向更南方逃竄。
在解決完叛逆武力後,劉招孫將屠刀伸向了背後指使漕軍羅教的鹽商和縉紳。
不施雷霆手段,如何顯菩薩心腸。
太上皇沒有絲毫心軟,下令謝陽組織人手清算揚州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