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消失半月之久的第六兵團出現在九州西側的天草島,也就是當年島原之亂的所在地。
九月中旬北九州海域刮起的那場大風,將趙率教和他的第六兵團從壹岐島吹向西邊,船隊偏航上千裡,完美錯過九州征戰的初期的慘烈戰鬥。
大約是神靈庇佑,妖·風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
天草島距離長崎僅有一步之遙,十月十八日,太上皇下令,由第六兵團擔任主攻,南方兵團掩護,對長崎藩發動進攻。
在長崎之戰開始之前,九州大局已定,薩摩、肥前、島原幾大強藩被鏟除後,倭寇被分割包圍在九州各地,絕望等待末日審判的降臨。
末日審判粗暴而簡單。
太上皇說過他需要一個乾淨的倭國。
隻要水和火才能達到太上皇想要的純淨。
可惜劉招孫隻是半神(或者說是偽神),所以暫時不能操縱洪水清洗這片土地。
不過幸好這次東征攜帶的燃燒彈足夠,所以用大火審判,目前還是能夠做到的。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yeguoyuedu】
在過去的兩個月,密如驟雨的大火,多次從天而降,將十幾座和大齊為敵的城邦燒成灰儘。
至於那些主動投降、繳納“贖城金”——通常是一百萬兩白銀或者等價糧食——的藩國,齊軍也會網開一麵,破例接納他們的投降。
由於薩摩藩、肥前等藩俘虜已經嚴重過甚,福建等地廠礦已經安排滿了人,所以,其他各藩俘虜,隻能送往他處,派作其他用途。
正所謂,倭是帝國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兒搬。
關於後麵這些投降倭寇的最終命運,根據史料記載,具體是這樣的
投降的浪人武士會被用船打包,分批送往朝鮮、琉球。
在那裡,各兵團實習醫官們,將對俘虜進行充分的“王道教化”——包括但不限於對其進行去勢、節··肢等野獸派外科手術。
在手術中幸存下來的俘虜,需要繼續學習大齊官話,在考試合格後,可獲得進入南京皇宮服務的機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考便。
這些考便的公公,餘生主要從事刷馬桶、漿洗衣物等工作。
當然,那些接受王道教化、考編上岸後,仍對大齊懷有敵意的人,最後會被送往各地工坊,用於新武器裝備的威力測試試驗。
總之,所有倭寇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物儘其用,人當然也要儘其用,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吧。
需要解釋說明的是,這樣的操作並非太上皇心血來潮或者滿足某種不為人知的心理。
帝國民政官員經過反複分析論證,相比較占領倭國,這種考編上岸王道教化,最後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明顯更高,也更讓人滿意。
作為一名並不怎麼合格的穿越者,太上皇對島國居民的心理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劉招孫看來,什麼菊與刀武士道都是扯澹,在強者麵前,倭國武士浪人們,表現出了十足的恭順。
世道艱難,人心不古,對於這些九州倭寇來說,去勢或被砍去雙手,總比在大火燒成灰儘要好。
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截止廣德四年十月底,超過十二萬名武士浪人足輕、各藩官吏欣然接受了大齊王道教化。
然而由於戰場醫療條件簡陋(一條桉板一把劁豬刀),加之醫官和屠夫不足,這十二萬人中,隻有不到兩萬人幸存下來,獲得為帝國效力的機會。
當然,凡是能堅持到最後的倭寇,他們的妻兒子女生命都得到了保護,被集中送往福建,至於那些沒有堅持下來的人,隻能在廢墟之上苟存,等待他們的,是猛獸和饑餓的威脅·····
九州各地,隻剩長崎還在負隅頑抗。
馬場利重之所以還能頑抗,並非因為長崎武士比其他藩武士驍勇,隻是長崎價值重大,將作為未來帝國在倭國的重要港口,所以太上皇一直沒下令將其焚毀。
太上皇對現任長崎奉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島原之亂期間,長崎周邊數以千計的基督徒被馬場利重用酷刑殺死。
毫無疑問,長崎奉行是邪神的幫凶。
傳教士出身的佛朗西斯科建議太上皇嚴懲這位喜神幫凶,他建議采用車裂或者穴吊(懸掛於溫泉之上蒸熟)殺死長崎奉行。
太上皇心懷仁慈,不忍手中見血,於是就將此事交由大祭司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