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長安城,西市賣報吆喝聲依舊。
大部份百姓已知曉報紙為何物,不像昨日那般上前圍觀。
心中疑惑卻是不少,尤其是昨日買過報紙的人。
“昨日報紙內容已儘數知悉,再買有何用處?”
買過報紙的人都有此疑惑。
“好消息,好消息!”
“陛下仁義,減免長安城百姓賦稅!”
“欲知詳情,一個銅板一張報!”
正當眾人不解之時,賣報的吆喝聲正好為他們解答。
“原來如此,報紙每日消息不同啊!”
眾人紛紛上前掏出銅錢買報。
今日發行一萬份報紙,按理來說昨日五千份都有剩餘,不應該加量才是。
馬周當日收到賣報紙的人彙報,很多百姓身無銅錢。
隻有絹帛絲幟品。想買也買不了。
馬周分析後,料想百姓定會提前將絹帛兌換成銅錢。
因此加大了今日報紙發行量。
即便賣不完也無大礙,報紙送去造紙坊以石灰水浸泡攪碎,可再次變為全新紙張。
不出所料,賣報紙的人蜂擁而至。
其中不乏一些不識字的百姓。
……
長安城東麵,通化門。
城門出入口高峰期已過,三三兩兩的百姓和商人。
左出右入。
守在城門口的侍衛,若無上級通知一般不會對行人進行盤查。
除非是行跡十分可疑之人。
不遠處,一對行人十分引人注意。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在大唐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本就不多見。
但是向城門走來的老者須發皆白,連同眉毛亦是白色。
很明顯,這是一位耄耋老者。
奇怪的是,這位老者精神矍鑠,似乎歲月並未將他的精神磨滅。
與耄耋老者同行的是,一位書童模樣的年輕男子,年紀當是及冠姓岑名仁海。
兩人好像在說笑,耄耋老者說話時需放慢腳步,那年輕男子跟不上老者的步伐。
不知兩人從何處而來,靠腳力步行沒有馬車。
“你這疲懶小斯,老道八十有四,行三十裡駐足等你五次。”
老道扭頭對男子笑罵道。
“師傅,徒兒哪能跟您比啊,您是老神仙!”年輕男子拖著沉重的步伐答道。
“快些走,入了城找個地喝盞茶歇歇腳。”老道厲聲喝道。
“好嘞,師傅!”年輕男子好似用儘全身力氣,快步跟上老道。
老道立於城門口,抬頭看向通化門三個字。
“離京兩年餘,南門出東門歸。”
稍作感慨後,向城門內走去。
“嗯?”
老道忽覺城門和以前似乎有些不一樣,但卻說不出哪裡不一樣。
老道緩緩搖頭,走入拱門內。
當他通過拱門後,轉身回望終於發現了與以往的不同。
通化門規格較明德門稍次,為三洞城門。
以前出入城門,通常是你來我往人擠人,而現在變得井然有序,左邊為出城方向,右邊為進城方向。
城門中洞無特殊情況,尋常百姓商賈禁止通行。
“師傅,您老何事這般入神?”
“走吧,找個茶鋪歇歇腳,而後再作計較。”
老道搖了搖頭,向城內走去。
兩人來到西市口一茶鋪門口,岑仁海吆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