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窯的發展史,和煉鋼技藝的發展,幾乎就是同步的。
早在商代,其實就出現了比較完善的煉銅窯爐,到了春秋戰國,聰明的先祖,在熔銅窯爐基礎上,掌握提高爐溫技術,讓鐵器開始慢慢普及了天下。
至於鋼的出現,其實也能追溯比較遠的。
漢便有了百煉鋼,等到了西漢末期,更是有了炒鋼技術。
不過在大唐這個時代,鋼雖有,但產量並不多,再加上一些技藝的欠缺,讓鋼的含碳量不能很好的控製,所以鋼的應用,並不廣泛。
一直等到了宋朝,隨著窯爐的改進和發展,煉鋼法才有了新的突破。
鋼,也開始逐漸廣泛走入了人的視野之中。
張楚一邊思索著,一邊瞅著窯洞下麵的火焰,陷入沉默。
毫無疑問,若是能夠大麵積產出精鋼,對於大唐各方麵的促進,都是巨大的!
不論是兵刃,甲胄,還是說各種工業的發展·······
鋼的地位之高,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
之前,張楚不考慮,因為條件確實是有些特殊,但,現在隨著煤炭的開始使用,煉鋼的條件,已經漸漸開始成熟了。
“公子!”
“看什麼呐?”
那老漢突然驚呼一聲,打斷了張楚的沉思,並且快步直接站在了張楚麵前,擋住了張楚打量窯洞的視線。
張楚抬頭看了他一眼,輕輕一笑。
望著老漢滿臉緊張的樣子,很理解他為何有如此反應。
估計,這窯,是人家的不傳之秘,也是人家祖祖輩輩摸索出來的,全家老小,都指望著這口窯過活呐。
這就是小作坊模式的弊端之一。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其實就是真實寫照。
民間不缺匠人,更不缺有些偏方的匠人,但,在當前這種環境下,這些匠人彆說交流了,幾乎每個人都死死捂住自己口袋裡的那點技術,生怕讓人偷學了去!
這就導致工業技藝的發展,有些慢了。
當然,想要打破這種隔閡,也很簡單,那就是推動商業的發展。
瞧瞧宋朝為何能夠獨樹一幟?就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技藝的發展。
人家都開始抱團取暖,建立更大的作坊,你如果還獨獨守著自己的小作坊,就算技藝再好又如何?也頂不住人家的猛烈傾銷啊。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小作坊的技藝得到了交流,得到了整合,進而一步的帶動了宋朝商品經濟。
張楚站了起來,拍拍手,也沒有解釋,隨口道“奧,天冷,蹲下取取暖。”
“怎麼樣老丈?”
“這套器械,能不能打?”
張楚直接岔開了話題。
老丈見張楚這麼說,倒也不懷疑。
眼前這貴人穿金戴銀的,怕是那一身袍子都能買自己十條命了,人家還會偷學自己祖傳的手藝?
這年頭,但凡有點路子誰會乾匠人這一行?
更彆說,還是打鐵。
俗話說得好,人間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
人家貴公子,腦殘了才會偷學自己的技術。
“公子,能打!”
“三天的時間,急了點,但是夠。”
“正好,這幾天怕是大雪封城的,也沒有其他生意,老小兒我加把勁,準成。”
說著,這老漢又把手裡的五枚金葉子,拿出來了四枚,遞回了張楚“公子,一枚就夠夠的了。”
老漢倒是實誠。
眼中也沒有多少貪戀。
張楚沒有接,隨意的揮揮手“儘心做,當是賞錢了。”
“三日後,我來取。”
張楚沒有再多說什麼,抄起手,便朝外走去。
老漢搓搓手,趕緊跟上,把張楚送出了門,這五枚金葉子,足夠他們舒舒服服的過去這個冬天了。
老漢嘴笨,不知道說什麼感謝話,就一直搓著手,憨厚道“放心吧公子,老小兒我定豁出去命,也得把公子的東西打好。”
張楚頭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