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記載“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並供其膳食。”
唐代每當到了夏天,皇帝召集的宴席上都會準備這道消暑槐葉冷淘,供給參加宴席的九品以上的官員們食用。
搗碎的槐樹葉綠油油的一盆,顏色很是好看。
快餐店也正在準備中午的吃食,沈星落打發無虞過去借了王氏蒸包子用的屜布,四人又是合力一陣搗鼓,才終於過濾出來了兩盆綠色的汁液。
眼下這些青汁中午應該是夠用了,下午的量他們還得趁著飯後再去摘一些回來。
舀出足夠量的麵粉倒在盆裡,沈星落準備了兩個大盆,這樣兩個人一起揉麵也能快些。
過濾出來的青汁加到麵粉裡和麵,拿出一坨前一天做麵的時候留下來的老麵,加到麵粉團裡讓麵團更好發酵。
把一盆麵粉揉搓成乾淨光滑的麵團後,在麵團蓋上乾淨的布放在灶台上等待發麵。
發麵兩刻鐘的這段時間裡,沈星落著手教李銀川做澆頭。
哨子的做法也很簡單,鍋熱之後往鍋裡放少許油,下一些肥肉,炸出肥油之後放瘦肉煸炒至變色。
等鍋裡的瘦肉變色之後再加上適量的花椒麵、生薑末、蒜片和蔥花增香,略微翻炒兩下後再次往鍋裡加上一些鹽、香葉、八角、桂皮調味,往鍋裡加上些水,蓋上鍋蓋收汁。
發好的麵團取出來,在案板上撒上一些麵粉防止粘黏。
揪一小份麵團放在案板上將麵團擀平成薄薄的一張大餅,在麵餅上均勻地撒上麵粉,將麵餅折疊,切成一指寬的麵條。
把切好的麵條抖散開,下鍋煮熟。
煮熟後的麵撈出來放進冷水中,進行冷淘。
夏天冷淘的時候水中應該是要放上一些冰塊才好,但是沈星落想著豬油做的哨子加在有冰塊的麵中,他是沒辦法接受凝固的冷油的。
反正現在天氣也不算是頂頂熱,過一下冷水也是一樣的。
過了涼水的麵撈出來放在碗裡,澆上哨子就成功地做出了一碗槐葉淘。
做出來的第一鍋分量不是很多,他找了些小碗給大家夥都分了一些,讓無虞往隔壁也送了些,讓大家夥都嘗嘗鮮。
大批的客人還沒來,幾人端著小碗坐在大廳裡圍在一起嘗這和新做出來的美食。
麵店的桌椅是最常見的長板凳和四方桌,這樣大家圍在一起等麵的時候還能聊天說話,吃飯的時候也能交流“飯後感”。
淋上了哨子的麵條更加的色澤鮮豔,綠色的麵條加上那個金黃的哨子更加顯得誘人至極。
麵條經過冷淘後更加筋道爽滑,每一根都帶著些許涼意,輕輕劃過舌尖帶來了無比的舒爽感。
哨子則在這清爽的口感中增添了一抹鮮美的色彩,每一口都仿佛烈日中的微風,讓人在炎熱的天氣中找到了一絲清涼。
沈星落吃完那一小碗還有些意猶未儘,舔了舔嘴唇擱下筷子問其餘三人“怎麼樣?這葉子做的麵還能吃嗎?”
李銀川點點頭,咽下最後一口麵條,“確實彆有一番滋味,這麵吃完之後也不會覺得熱,在這樣的天氣裡來上一口簡直舒坦極了。”
“就是就是,原來冷的麵也這麼好吃,我原先以為麵隻有熱氣騰騰的才好吃呢。”,無虞嘴裡鼓鼓囊囊,這也沒影響他表達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