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張北出生,他的家一直是單親家庭。
由於生活來源隻靠父親一人支撐,也就時常早出晚歸,雖然會在零錢盒子裡留錢讓張北自己買飯買吃的保證溫飽和文具用品需要,但難免在張北需要陪伴的幼時有所疏忽。
於是不懂如何社交的幼年張北成了小學中缺少交際的被班級忽視對象。
簡稱怯弱的小透明。
轉變是在一次體育課,一群孩子把球扔到了旁觀的張北身邊。
其中一人過來撿球,看見張北便邀請了一句
“要不要過來一起玩?”
之後張北也就有了第一個朋友。
“我那時真的認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會帶我和其他人一起玩,我很感謝他,也一直想報答他一些什麼。”
張北說著,神情變得有些複雜
“但是……我沒想到,我這個報答,毀了我整個小學生涯。”
一起玩了大概一學年,張北和他好朋友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時常一起上學放學。
也經常互相說些苦惱。
“有一天中午放學,他跟我說,他真的好想去抽卡牌。可惜沒有錢,根本買不了。”
“我當時就回他我可以幫你買啊!”
作為一日三餐都靠外買的幼年張北自信滿滿,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幫到最好朋友的忙
可朋友卻十分疑惑,問他“你有錢嗎?”之後,
年幼的張北那時想也不想“我可以回家幫你拿啊!”
於是他把好友帶了回家,當著對方的麵去掏自己經常用作買飯的零錢盒子。
沒想到因為他早上已經用掉了裡麵最後一筆,那裡便隻剩了幾毛錢。
小張北也沒放在心上,更沒留意朋友當時的神色,隻是自顧自進行安慰
“你放心,我爸買菜包裡肯定留有菜錢,我給你拿。”
於是,他小跑進屋,順利拿了五塊錢,轉身交給跟進來的朋友,樂嗬嗬道
“我們去抽卡吧!”
彼時的朋友神色似乎有點為難
“這是你家裡你爸爸的錢,不太好吧?”
但那時的張北卻沒理解朋友這句“不好的深層內涵到底是在指什麼隻以為朋友是不好意思用他錢,於是拍了拍胸脯
“這有什麼,你不用管我爸,這就是我給你的,你隨便用。”
於是朋友沒有再說什麼,隻是沉默的借過錢和幼年張北一起去買卡買吃的。
回想著當時場景,張北神色愈發複雜
“我那時在家裡拿錢買東西已經拿成了習慣,下意識認為我爸留在家裡的錢就是讓我吃吃喝喝買東西的,又認為我爸肯定不會計較我花一點錢給朋友,也就根本沒把這事放心上。”
“但沒想到,原來他當時說的不太好,是認為我在偷錢,是一個小偷。”
這事的後果發生在一個月之後。
張北的同桌新橡皮丟了,在他尋找時,看見了張北打開筆盒時,裡麵有一塊和他同一款式的橡皮。
他於是認為這塊橡皮是他不見的那塊,便質問張北,想伸手去拿。
幼年張北自然否認,這塊橡皮是他新買的。
同桌氣急,覺得張北是在狡辯騙他,罵張北是小偷,並且喊來了老師。
老師問話時,便喊回了全班同學,詢問有沒有人看見過相關經過,或者發現了和這塊一樣的的橡皮。
於是,張北以為自己身上的罪名很快就會得到澄清,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