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明福對吳軍統帥林居裔的輕視,就如同看待螻蟻一般,未曾將其放在眼中。他心懷豪情,率領一萬有餘的兵馬,匆匆奔赴海州城,打算解救那座被敵軍圍困的城池。
海州,這片仍牢牢掌控在宋國手中的土地,尤其是海州城,距離淮水防線更有上百裡之遙。戎明福的心中並未有半點的憂慮,他堅信,憑借自己的勇武,此行必定能夠破敵立功。
於是,這支由一千餘鐵騎、一萬兩千多步軍組成的雄壯隊伍,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征程。他們沿途穿越山水,卻未曾察覺到一絲一毫的危機。
當大軍渡過沐河,抵達臨洪鎮之時,一座險峻的金雞嶺赫然出現在眼前。
戎明福未曾料到,這看似平常的山嶺,竟然隱藏著吳軍的伏兵。
宋軍將士們毫無戒備,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一步步踏入了吳軍的陷阱。
突然間,絆馬索如同鬼魅般從草叢中竄出,將騎兵們紛紛絆倒在地。
哀嚎之聲、驚馬之鳴交織在一起,有連人帶馬摔倒,或者落入陷馬坑,被裡麵的長矛刺穿,構成了一幅慘烈的畫麵。
緊接著,密集的冷箭如同烏雲壓頂,嗖嗖嗖地劃破空氣,帶著致命的寒光向宋軍射去。
箭雨如網,瞬間籠罩了整個戰場,不少宋軍士兵被利箭洞穿,鮮血染紅了戰袍,哀嚎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火球帶著熊熊烈焰向宋軍砸去。
火焰肆虐,燃燒了宋軍士兵的衣衫,也點燃了他們心中的恐懼。
火光映照著他們驚恐的臉龐,也照亮了這片死亡之地。
就在這危機四伏之際,靳暉、柴嵩雲兩位吳軍將領率領著伏兵,如同猛虎下山般衝殺而出。
他們對已經折損過半、士氣低落的宋軍展開了殘酷的圍剿。
刀光劍影中,宋軍將士雖然頑強抵抗,但無奈伏擊在前,大部分人已身負重傷,陣型也早已被衝散,士氣更是跌落穀底。
在這場殘酷的廝殺中,宋軍逐漸陷入了絕境。
他們試圖重整旗鼓,但無奈力不從心。最終,在吳軍的猛烈攻勢下,宋軍徹底潰敗,士兵們紛紛逃散,戰場上一片狼藉,隻留下無儘的哀嚎和血腥的氣息。
這一戰,靳暉與柴嵩雲攜手以精妙的伏擊之策,大破宋軍。
刀鋒所指,斬敵三千有餘,戰馬六百匹儘入吳軍之手,更有四千敵軍被俘,餘者或傷或逃,潰不成軍。
而宋軍將領戎明福,亦在混戰之中,不幸中箭身亡,吳軍由此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如今懷仁城守備空虛,僅餘千餘兵馬,正是我等趁虛而入,一舉攻取之良機!”靳暉目光如炬,言辭中透露著必勝的決心。
“此計大妙!”眾人紛紛附和,士氣高昂。
於是,靳暉即刻點兵八千,直撲懷仁城而去。他深知,此戰關乎吳軍未來的戰略布局,不容有失。
而柴嵩雲則肩負著另一重使命。他率領兩千精兵,押解著四千俘虜,同時攜帶著沉甸甸的輜重,緊隨其後,向懷仁城進發。
他不僅要確保俘虜的安全,更要保障後勤補給的無憂,為即將到來的攻城戰做好萬全準備。
兩路大軍,一前一後,如同兩把鋒利的劍刃,直指懷仁城。
………
海州之南,漣水軍駐地有三萬,領兵的宋軍將領正謀劃著一場北上圍剿吳軍的行動。由於吳軍統帥明麵上宣傳是林居裔,這在宋軍將領眼中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角色,其領兵深入之舉,更是被視為兒戲,不足掛齒。
正因如此,他們決定貿然北上,援救海州,意圖一舉將這股“不入流”的吳軍殲滅。
漣水軍主帥石沛源,性情如火,對吳軍早已是恨之入骨。
他多次請戰,欲跨淮河而擊,無奈朝廷旨意未至,隻能強按心頭怒火,隱忍不發。如今,吳軍竟膽敢偷襲海州,這一舉動無疑是在挑戰他的底線。
“這幫吳軍小賊,竟敢孤軍深入,犯我兵家大忌!若不將其徹底殲滅,我石沛源顏麵何存?”石沛源怒不可遏,聲音如雷,震得帳內眾人皆是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