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二老爺更冷靜一些,歎口氣,發話道“一會我們給我們著哥兒和你們易哥兒寫信報喪,這事瞞不得。不僅不能瞞,還要快點辦好!不然隻怕就要有人參他們了。”
三老爺雖然混帳,可這規矩道理還是知道的。
狠狠的點了點頭。
老寧平侯去世的消息,很快宮中就知道了。
皇帝在禦書房沉著一張臉,此刻他的腦子想的倒是跟二老爺和三老爺一樣,都覺得老寧平侯真是死都不會挑個好日子。
居然在這種最關鍵的時候死,這不是讓人為難嗎?
要知道,這大半年來,傅知易任西北道甘寧參政,又負責糧草輜重轉運,是半點差錯都沒有出過。
全國各地的糧草調度,然後能平穩的,及時的送到前線軍營裡頭,這其中需要花費的精力,皇帝心裡能不清楚?
更甚者,傅知易在甘寧還要負責民生,從他到達甘寧後,更是頒布了政令,號召甘寧百姓開荒種植從南越那邊帶回來的土豆和甘薯。
更是和晉王一起,在軍營駐紮的後方,開展駐軍屯田,平日裡換防下來的兵丁都會開墾屯田種地的任務,也是種土豆和甘薯。
這兩種作物,傅知易當初發現後,就進獻回了京城。
經過司農的多番試種,已經知道土豆和甘薯不管在是南方,還是在西北苦寒之地,都能種植。
而且產量比小麥和稻穀高。
這一次在西北大麵積的推廣,也是為了讓西北的百姓也能填飽肚子。
如今土豆和甘薯才剛下種,要到秋天才會有收獲。
到時候,會極大的緩解軍隊糧食緊張的問題
這事是傅知易一手操辦負責的,若是他因為老寧平侯去世而丁憂,西北道這一攤子能放心交給誰?
還有幾個月就能看到成果了,這是要功虧一簣嗎?
越想皇帝越是生氣。
本來按照老規矩,老寧平侯這樣的老人去世,皇帝多少也要給點麵子,給其後人一點恩賞,以示君恩浩蕩。
可皇帝氣得,現在壓根不想給恩賞,反而恨不得讓人去靈前訓斥一頓。
因著皇帝心裡生氣,老寧平侯的喪禮上,皇帝沒派人來祭奠,一副不聞不問的架勢。
京城裡的官宦都是人精,看皇帝這是惡了寧平侯府,連人死後這點體麵都不給了啊。
因此除了親朋故交,大多數官宦之家,都隻派人送了禮,本人是不會親至的。
停靈了好幾天,靈堂除了自家人,還有幾家嫡親的親戚外,倒是冷冷清清的。
傅知簡和胡氏看著這個架勢,心裡也是沒底啊。
尤其是傅知簡,他心裡慌啊。
想找個人拿個主意,平日裡都是去找老侯爺的。
如今老侯爺躺在棺材裡呢,咋問?
硬著頭皮問二老爺和三老爺,兩人心裡還窩著火呢,更何況兩人一個是虛職,一個職位低,哪裡知道去。
一時間,傅知簡格外的想念傅知易,若是他在,也能幫著分析分析不是。
這麼一想,傅知簡就催促著人去打聽,這消息送到西北,然後傅知易他們再趕回來,需要幾天?大概啥時候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