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黛玉進賈府的時候也就六七歲,
……
原著第一次提到黛玉是五歲,提完後,就寫“雨村正值偶感風寒”,“正值”,二字證明還是黛玉五歲這一年,然後請了賈雨村做老師。
……
讀了一年書後賈敏病逝,5+1,此時就是六歲,
原著原文是這樣寫的“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一載即一年
……
賈敏死後,賈雨村以為黛玉要守孝三年,不會再讀書,正想辭職,
原著原文“女學生侍湯奉藥,守喪儘哀,遂又將辭館彆圖。”
“遂”字說明這個行為是賈敏剛死,賈雨村以為人家要守孝不讀了,就想辭職。
……
原著原文“林如海意欲令女守製讀書,故又將他留下。”
“欲”字說明林如海是見妻子死了,正打算準備讓黛玉閉門讀書守教,而不是已經守了三年孝,
……
所以賈雨村在賈敏死後,沒辭職成功,
而下一句原著原文“近因女學生哀痛過傷……,觸犯舊症,遂連日不曾上學。雨村閒居無聊,……出來閒步。”,這個近字,說明就最近,既然是最近,那就不可能是幾個月幾年後發生的事,後麵跟著“遂”,說明是緊接著,而不是過了很久,所以這時黛玉還是六歲。
……
學生生病不上學,賈雨村才得能外出玩,
就遇到冷子興和張如圭,求得林如海,然後和黛玉一起進的京。
怎麼求的呢,
原著原文“次日,麵謀之如海。”
次日,這詞不用多說了,就是遇到冷子興和張如圭的第二天,
那前一天黛玉還是六歲,第二天黛玉還是六歲,這個沒毛病,
……
原著原文“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
林如海在賈雨村提示要幫忙撈個官做的時候,是遇到冷子興和張如圭的第二天,這個“出月初二”即下個月初二,就算這個時候,黛玉是六歲11個月,那出發的時候黛玉也就七歲。
……
原著原文“有日到了都中,”這裡的有日,就是幾天到了京城,而不是走了幾個月幾年這麼久,
就算他走了一年才到的,那黛玉進賈府也就七八歲而已,
而這個七八歲都是往死了多算的,
所以按原著第二第三回看,
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就六七歲,這個沒毛病吧。
……
六七歲啊,什麼概念,我覺得這黛玉是成了精了,六七歲多少人還在玩泥巴,管你什麼道理,媽媽死了,誰要離開自己的爹?
但是黛玉一個六七歲的小娃娃,才剛記事的年紀,就這樣孤身一人,不哭不鬨,千裡迢迢來到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新地方生活。
來到外祖母家,言行舉止,都很周到得體,真的是成精才能做到。
……
按這個往下推理的話,能做到這樣,黛玉的心性得多堅韌早熟?和作者後麵描寫她那種兒女情長的性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
……
而且此時的林如海也沒有說他有病啊什麼的,古代四十歲,妻死,無子,就不想再娶妻了,姑且當他愛死了賈敏吧,(要不就是在撒謊,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的呢,我解讀不出來。)
那他是怎麼做到,把六七歲的女兒孤身送到那麼遠的地方生活的。不是隻有一個女兒嗎?不是視若珍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