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現在仔細想了想,自己腦子裡現在可以背出來的,隻有《大學》《中庸》《論語》,是帶著注釋背的。
至於《孟子》上半部,就是半生半熟的,要是突然提其中一句,肯定是接不上,背不出來的;
到了《孟子》的下半部,一大半都忘了了,
算起來,“五經”中,因為最近作詩,經常讀《詩經》,雖然沒有做到精通的程度,但還能應付過去。
彆的雖然不記得,幸好平時賈政也沒有吩咐他要讀,就算不知道,也沒關係。
至於古文,還是那幾年讀過的那幾篇文章,包括《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漢唐等時期的文章,不過幾十篇而已。
這幾年竟然連半篇文章隻言片語都沒有複習過,
雖然閒暇的時候也曾經翻閱過,也不過是一時興起,看過就忘,沒有下過功夫,怎麼會記得住,這些肯定是應付不過去的。
還有當下應試的八股文,因為寶玉平時對此是深惡痛絕的,
本來就不是聖賢創作編製的,怎麼能闡釋聖賢的微妙而深奧之處呢。不過是後人為了沽名釣譽的東西而已。
(八股文其實不是具體的哪本書,而是一種題材、文體,用現代理解的簡單粗暴的語言形容,就是議論文,
當然啦,八股文比現在的議論文要複雜很多。它們之間不能直接劃等號。
就是從四書五經裡中挑出一句話,或一段話,論證自己的觀點,
隻是要求比較嚴格,分八段,其實有十段,有些一定要,有些可以不要,不同時期有不同要求,
八段裡每一段寫什麼內容都有要求
比如第一段論點,第二、三……就是論述了。最後總結。要求要有正反論證等等……
這種辯證方式和遞進的層次,格式都給你了,隻要你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怎麼寫也不會太差,最多是沒那麼有文采而已。
而議論文是最考驗個人的閱讀的知識量,以及對現實的理解的,
一旦脫離現實,沒有邏輯,你的觀點就會坍塌,文采再好也是個屁了。
現在卻有很多人都把八股文當成了“僵化”“死板”“死腦筋”“機械”“不知道變通”的代名詞,
寶玉也是這麼覺得的,以顯示他的反抗思想,以及對聖賢的維護,好像這個世界上除了那些聖賢,其他人都是狗屎似的,
寫過作文的都知道啦,自己的作文寫得好不好和文體有什麼關係,也許每個人擅長的文體不一樣,但作品的好壞絕對不是文體的錯。
同樣的議論文,有人寫得驚為天人,讀了之後,如菩提灌頂;有人寫得狗屁不通,連最基本的邏輯都沒有,像一盤散沙。
這些和文體有什麼關係?文體做錯了什麼?
屙屎唔出,賴地硬罷了。)
雖然賈政當年出差的時候也曾選了百十來篇的八股文讓他讀,
但也不過是偶然看見其中的一兩段,或在承上啟下前後勾連的地方,
有些寫得或精致、或流暢、或有趣、或傷感,能稍微引起他的興趣,就偶爾讀一下。
不過是為了一時的興趣,最終也沒有整篇用心地深入思索研究過。
現在,要是複習這個,又怕明天會問那個,要是複習那個,又怕會問這個,
更何況隻有一個晚上,也不能全都複習完,因此就更加焦慮了,自己要讀書要複習不要緊,卻要連累一屋子的丫鬟們都不能睡。
襲人、麝月、晴雯等幾個大的就不用說了,在旁邊剪燭心、倒茶;那些小的,都困得雙眼朦朧、東倒西歪的,
晴雯就罵道“什麼玩意兒,一個個白天黑夜還睡不夠,偶爾一次睡晚一點,就擺出這個死樣子來,再這樣,我就拿針戳你們幾個。”
(紮針,晴雯很熟練的樣子。)
話還沒說完,就聽到外間傳來“咕咚”一聲,大家急忙看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