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瑜此人,劉備原本是不屑一顧的。
畢竟他壓根就沒有聽說過,對方的名頭。
區區一個無名小卒,又有何本事。
可在經過田豫一番解釋之後,劉備的眼神當中,冒出些許金光。
不認識周瑜,不代表劉備不認識孫策。
對方乃是孫策的兄弟,又是孫策的軍師兼任督軍校尉。
能得到孫策如此重用,想必也不是一個能力平平之人,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加上周瑜與陶商,有著深仇大恨。
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
對於那素未謀麵的周瑜,頓時生出了諸多好感。
“立刻請周瑜到前廳等候,我更衣之後便去見他。”
劉備掃了一眼。被自己搞的一片狼藉的州牧府後堂。
他並沒有選擇在此處。接見周瑜。
片刻之後,劉備便已經來到前廳,見到了那位江東周美朗。
周瑜儀表堂堂,一表人才。
雖然嘴角煥發出幾分憔悴,整個人顯得那般的虛弱。
卻不影響,他在說劉備心目當中的地位,讓劉備對其,多出了些許青睞。
在劉備打量周瑜的同時,周瑜也在打量的劉備。
在來的路上,周瑜便聽說,劉備再一次被陶商打敗,還被人射傷了右耳。
殺弟之仇,奪妾之恨,毀容之仇。
這代表著,劉備與陶商,隻會是不死不休的局麵。
“雖然不確定,伯符之死,是否與孫仲謀有關係。”
“可憑借孫權那黃口小兒的陰謀詭計,江東諸郡遲早會毀在孫權的手中。”
“指望孫權以及江東之力,替伯符報仇雪恨,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伯符,你儘管放心,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周瑜也會斬殺陶商,替你報仇雪恨的。”
想到此處,周瑜趕緊拱手拜見道“廬江周瑜周公瑾,前來拜訪劉使君。”
“周瑜早就聽聞,劉使君乃當世最為仁義之人,且求賢若渴。”
“周瑜不才,不請自來,願意替劉使君效犬馬之勞。”
眼見周瑜如此識趣,主動前來投靠自己,
並且對方的眼神當中,並沒有因為他劉備右耳殘缺,產生任何鄙視厭惡的情緒。
這讓劉備對周瑜的好感,再次上升不少。
深呼吸一口氣,平複好心情之後。
劉備急急忙忙將周瑜扶起來,再一次恢複了往日的沉穩。
“所謂的仁義之名,不過是眾人以訛傳訛的虛名罷了。”
“都是眾多百姓的抬愛,我劉備受之有愧,萬不敢擔當。”
周瑜急忙道“劉使君不必自謙,天下眾多英雄豪傑當中,唯有劉使君一人,堪稱仁義之人,也隻有劉使君,是真正為百姓著想之人。”
“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狼子野心,眾人皆知,跟當初的董卓並無二樣。”
“袁術僭越稱帝,橫征暴斂,致使淮南百姓過得苦不堪言。”